10月31日,第十二届亚洲政策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超特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中国人民大学、日本一桥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数字政府与国家治理实验室联合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一桥大学等中日两国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超特大城市治理新方案,共绘亚洲城市发展新图景。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一桥大学校长中野聪、助理副校长大林一広出席论坛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主持。
10月31日,第十二届亚洲政策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超特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中国人民大学、日本一桥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数字政府与国家治理实验室联合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一桥大学等中日两国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超特大城市治理新方案,共绘亚洲城市发展新图景。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一桥大学校长中野聪、助理副校长大林一広出席论坛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主持。
张东刚在致辞中表示,亚洲政策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与一桥大学共同培育的重要学术品牌,不仅为各国学者围绕亚洲乃至全球发展的重大议题构筑了深度对话的高端平台,更为两国高等教育的务实合作创造了示范。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成为重要战略任务之一,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数智赋能超特大城市治理,统筹“流动性”与“稳定性”,探索超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科学路径。期待两校携手,持续办好亚洲政策论坛这一品牌项目,推动论坛实现更广的议题覆盖、更深的学术交融、更强的实践引领、更大的国际影响,以中日教育合作的不断深化,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友好关系、共创亚洲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明天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野聪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一桥大学自1875年创校之初便以培育全球化人才、推动社会发展为使命不断前行。中国人民大学与一桥大学签署了多项双学位与学生交流协议,两校学术交流逐年深化,互信关系持续升温,亚洲政策论坛就是两校学术交流的重要成果。自2010年举办首届亚洲政策论坛以来,两校每年轮流承办,围绕亚洲国家面临的各类政策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第十二届亚洲政策论坛的主题为“超特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期待两校学者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多重视角展开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为超特大城市的治理提供新思路与新路径,为推动亚洲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的学术力量与解决方案。
围绕“超特大城市的发展与治理、问题与挑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深度研讨。一桥大学教授森宜人作“全球大都市的诞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东京”报告,副教授田中勇人作“日本的大都市管理”报告,副教授清水良树作“犯罪、无家可归者问题及其对房价的影响”报告,教授竹中歩作“多元文化中的日本移民融合问题:何去何从——定居者、离去者与远走他国者”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磊作“包容与创新:北京城市更新治理的实践与经验”报告,社会学院教授陈那波作“中国城市社会治理”报告,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余华义作“基础教育政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来自北京的实证证据”报告,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张耀军作“北京流动人口趋势:机遇、挑战与未来”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党委副书记刘鹏、副院长秦波、副教授张书海主持报告环节,教授于洋、副教授程秀英、副教授郭珊、教授臧雷振对以上报告开展点评。
论坛总结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吉昌华主持。大林一広和严金明作总结发言。
一桥大学中国交流中心主任南裕子、代表助理贾申,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相关部处和学院负责同志、教师和学生代表一同参加论坛。
本届论坛系统梳理了超特大城市在发展规划、治理转型、社会融合、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面临的共性挑战与创新实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北京、东京等大城市的治理经验展开深入交流,既分享了城市更新、人口流动、教育政策等本土实践,也探讨了移民融合等国际议题,为理解超特大城市复杂治理提供了多维视角。论坛为学界、政界与实务界搭建了深度对话与合作的桥梁,有效促进了中日两国在超特大城市治理领域的知识共享与经验互鉴。与会各方凝聚共识,认为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城市问题,亟需构建更具适应性、包容性与前瞻性的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模式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从经验驱动向数据与智能双轮驱动深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