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历史 > 文章详情
“战象外交”:塞琉古王朝与印度孔雀王朝的交往
2025-11-03 作者:崔丽娜 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11月03日 14版)

  公元前312年,塞琉古恢复对巴比伦尼亚的统治,这一年成为塞琉古王朝建立的起始之年。作为亚历山大的继业者之一,塞琉古渴望重建亚历山大的帝国,在稳定了对巴比伦尼亚的占领后,开始着手恢复亚历山大的东部总督区,印度河谷地区作为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自然成为塞琉古军事扩张的目标之一。

  塞琉古大约在公元前304年进入印度,他渡过印度河,与孔雀王朝的统治者旃荼罗笈多发生战争。双方最后达成谅解,签订条约。根据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和历史学家阿庇安的记载,条约主要包含三项内容:塞琉古将帕拉帕米萨戴、阿拉霍西亚、格德罗西亚让与旃荼罗笈多;旃荼罗笈多赠送塞琉古500头大象;双方缔结婚约,塞琉古可能将自己的一个女儿或侄女许配给了旃荼罗笈多。塞琉古以印度河以西的大片土地换取了500头印度象,这个看似不对等的交易常被视为塞琉古的失败。比如英国古典学家塔恩和沃尔班克都认为,塞琉古虽然将远东纳入个人统治之下,却丧失了印度。笔者认为,考虑到当时北印度的形势以及旃荼罗笈多的军事力量,塞琉古的做法其实不失为明智之举。此时的印度与亚历山大入侵时小国混战的形势大不相同,北印度已经统一在孔雀王朝之下,而且据记载旃荼罗笈多有60万步兵、3万骑兵、9000头战象。即便考虑到史料记载中的夸张现象,也可以肯定旃荼罗笈多的军事力量一定远超塞琉古,这让塞琉古意识到他不可能战胜旃陀罗笈多、实现征服印度的目标,与其孤注一掷,不如达成和解,确保一个稳定的东部边界。从地缘上讲,塞琉古放弃的是其无法有效控制的遥远的土地。亚历山大撤离印度后,当地即发生了反对希腊驻军的叛乱,他设置的总督被杀。旃荼罗笈多能够建立孔雀王朝,正是由于亚历山大撤军及帝国分裂,使印度西北部出现权力真空。比起印度,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对塞琉古更具吸引力,印度条约的保障和战象的加持,增强了塞琉古在西部争夺的实力。

  关于塞琉古与旃荼罗笈多的关系,加利福尼亚大学东语系的哈特穆特·沙尔菲认为,与亚历山大和印度地方王公波鲁斯的关系类似。亚历山大战胜波鲁斯后,由于欣赏后者的勇气和忠诚,将波鲁斯的王国交还给他统治,塞琉古与旃荼罗笈多缔约,实际是将印度行省交给旃荼罗笈多管理,后者服从塞琉古的统治。这种看法忽略了一个明显的事实:亚历山大战胜了波鲁斯,是以战胜者的身份将所征服的土地交给波鲁斯统治。然而,塞琉古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战胜旃荼罗笈多,旃荼罗笈多自然也不会臣服塞琉古。况且,当时塞琉古的领土只在幼发拉底河以东,在地位和实力方面远不能和亚历山大相比,无法形成对旃荼罗笈多的威慑。因此塞琉古和旃荼罗笈多是在平等地位上签订的条约,不存在服从关系。

  塞琉古情愿以大片领土换取500头战象,证明了战象在希腊化时代军事战斗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对阵步兵还是骑兵,大象都可能是出奇制胜的武器。塞琉古曾跟随亚历山大征服印度,了解战象在战斗中的威力,而且战象对于西部而言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有助于塞琉古之后对安提柯的战斗。在公元前301年的伊普苏斯战役中,塞琉古的战象突袭安提柯的方阵,导致对方军队陷入混乱,安提柯战败身亡,塞琉古在继业者中获得优势。尽管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嘲笑塞琉古是“战象指挥官”,但战象自此成为塞琉古王朝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条克一世时期,加拉太人入侵小亚细亚,安条克借助16头战象的震慑作用,战胜了加拉太人。国王认为战象是这场胜利的功臣,下令胜利纪念碑上只能出现大象的形象。安条克三世在马格尼西亚与罗马交战时也利用了战象,尽管战败,但罗马人接收了安条克的全部战象,并明令禁止安条克再豢养大象。这说明在当时人看来,战象是塞琉古王朝军队中的重要力量。从塞琉古一世开始,战象出现在王朝钱币上,成为塞琉古王朝的重要标志之一。

  鉴于战象在当时的威力,500头战象确实不是小数目,波鲁斯在与亚历山大的战斗中也仅有200头战象。正因如此,塔恩怀疑500头战象的真实性,他撰文称有关500头战象的最早记载很可能出自麦伽斯提尼的《印度志》,麦伽斯提尼只知道旃荼罗笈多赠给塞琉古很多大象,但并不知道确切数目,于是采用了当时人们表示多的数字500。塔恩认为,旃荼罗笈多实际赠送的战象数量应是150头。但不只一份史料明确提到或侧面证明战象的数量是500头。斯特拉波在《地理学》的另一处提到,塞琉古将500头大象饲养在阿帕米亚,他的大部分军队也驻扎在这里。普鲁塔克在《亚历山大传》中也明确说到旃荼罗笈多赠送塞琉古500头大象。根据狄奥多罗斯的记载,塞琉古在伊普苏斯战役中的军事力量包括两万名步兵、1.2万名骑兵、480头战象、100辆西徐亚战车。在塞琉古率领战象从印度返回安纳托利亚的途中,损失20头战象是有可能的。

  塞琉古与旃荼罗笈多签订的条约确定了塞琉古帝国的东部边界和孔雀帝国的西部边界,自此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和贸易往来,在边界地区也有文化交流,未再发生领土争端或军事入侵。除了战象,旃荼罗笈多也给塞琉古送过一些来自印度的药物,塞琉古尝试从印度移植的香料树以及他送给雅典人的一对印度虎,可能都源于旃荼罗笈多的赠予。塞琉古派麦伽斯提尼前往旃陀罗笈多的宫廷作为常驻使节。麦伽斯提尼根据自己在都城华氏城以及北印度的见闻写成《印度志》,这一文献最直接的价值是为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提供了有关孔雀帝国的人口、财富、军事力量和帝国管理的详细信息,当然也大大丰富了当时希腊人对印度和孔雀王朝的了解,比如希腊人首次听说恒河和摩揭陀王国。安条克一世时期,戴马库斯被派到孔雀王朝第二代国王宾头沙罗的宫廷。宾头沙罗曾写信给安条克一世,请求后者卖给他一些甜酒、无花果和一名哲人,安条克回复说:“我们会给您送去无花果和甜酒,但交易哲人在希腊是不合法的。”这个有趣的故事表明,两个王朝的外交往来和礼物交换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希腊史料中未提及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阿育王,但阿育王时期很多希腊语岩刻诏令证实了他与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二世的交往。在阿育王的2号和13号诏令中,安条克被称为“希腊人的国王”。2号诏令提到,阿育王给边境之外的希腊人国王安条克及与之相邻的国王们送去了药物。在这个诏令中,安条克以双重身份出现:既代表其自身,又作为更遥远的希腊化国家的象征。13号诏令记载,阿育王皈依佛法后,向希腊化世界派出传教人员,他们见到了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二世、埃及的托勒密二世、昔兰尼的大王、马其顿的安提柯二世和伊比鲁斯的亚历山大;安条克二世的王国距离孔雀帝国的边境有600约亚纳斯(约1500英里),在安条克的王国之外,是其他四个希腊化王国。通过承认安条克二世的王国为其直接邻国,阿育王承认了塞琉古王朝在东部总督区的主权合法性。

  塞琉古与旃荼罗笈多订立条约后大约一个世纪,安条克三世率领军队进入印度,与印度国王索法加色努斯(幸军王)缔结了新的同盟。印度国王给安条克三世提供了战象,使他的战象总数达到150头,军队也在当地得到粮食等补给。安条克率军队离开后,留下安德罗斯提尼带回印度国王许诺给他的礼物。与塞琉古一世时期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印度国王单方面赠予礼物,证明了两个王朝长期的友好。安条克三世并没有尝试将塞琉古让出的领土整合到帝国中,这与他在这次远征中对待其他地区的态度明显有别:他要求亚美尼亚地方统治者交纳贡赋,并使巴克特里亚国王欧提德莫斯承认了他的宗主权。这种区别表明,塞琉古一世与旃荼罗笈多的条约始终保持着实际效力与观念上的影响力,安条克三世完全接受了一个世纪以来的领土现状以及塞琉古帝国的东部边界。

  塞琉古一世以领土换战象的条约,开启了希腊人与孔雀王朝交往的新篇章,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孔雀王朝灭亡以前,印度一直是塞琉古王朝战象的主要来源地,从华氏城到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的商路,保证了印度象和香料、宝石、柚木等印度商品的稳定供应。塞琉古一世赠给狄迪马的阿波罗神庙的乳香、木香和肉桂,可能都来自印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末代国王被杀,塞琉古帝国与孔雀王朝的交往结束。大约与此同时,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入主印度,希腊人和印度人从平等的睦邻关系变为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作者:崔丽娜,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