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山西大学首届云冈论坛在大同校区云中体育馆举行。本次论坛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西部高等教育的使命与崛起”为主题,围绕优化高教区位布局,助力区域协调发展,调整学科专业布局,赋能区域创新发展展开深入研讨。
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靳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专职委员管培俊,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成涛,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忠,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徐善东,山西大学原校长黄桂田,贵州大学副校长支启军等领导出席论坛并参与研讨。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大同市委书记张强,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仰麟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山西大学校领导卢宇鸿、郝平、张靖、钱宇华出席论坛。
马骏在致辞中指出,中西部高等教育是区域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是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更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山西作为中西部重要省份,始终将高等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位置,努力探索形成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山西路径与山西方案。结合山西教育强省实践,马骏提出了“坚持扎根与开放并重,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深化改革与创新驱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提质增效”“强化协同与共享的理念”,同与会嘉宾就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崛起路径展开交流,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探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之路,共同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张强代表大同向各位领导、专家齐聚大同共话中西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之路表示欢迎。他指出,大同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重镇,如今正在绿色低碳转型赛道上探索耕耘,朝着“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的奋进目标坚毅前行。山西大学大同校区的扎根,不仅是“名城名校”的双向奔赴,也是高等教育优化布局、赋能区域转型发展的有益探索。期待以本次论坛为纽带,汇聚更多的高校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真正走出一条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之路,让高等教育成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同将努力创造条件,全力支持高校和地方融合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大同力量。
王仰麟表示,本次论坛聚焦“优化高教区位布局,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与“调整学科专业布局,赋能区域创新发展”两大议题,既是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部署,也是直面中西部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使命。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中西部高校必须置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在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中调整办学方向,在赋能区域创新发展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通过精准定位、错位竞争,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自身价值。期待通过论坛交流,凝聚更多共识,携手打造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共同体,为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崛起贡献力量。
开幕式后,论坛围绕“优化高教区位布局,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中西部高等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与担当”和“调整学科专业布局,赋能区域创新发展——中西部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实践”两大主题进行研讨。主题研讨由黄桂田主持。
与会嘉宾紧扣主题,立足中西部实际,分享了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的思考心得与实践经验,为中西部高校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
龚旗煌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阐述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承担的时代使命、面临的发展机遇,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教育强,则区域发展强,党的二十大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总体部署,汇聚点就在高校。中西部高校要紧紧抓住教育强国建设、部省合建等发展机遇,增强内生动力,加快振兴崛起。北京大学将始终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对中西部高校支持力度,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马德秀指出,中西部高校已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优化高教区域布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崛起,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她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办学经验,指出中西部高校实现崛起,要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自身实际高起点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以学科群为牵引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加强东中西部高校协同发展和协同创新。
靳诺指出,前不久印发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着眼建立健全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中西部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供了新的机遇。中西部高校要抢抓机遇,重塑自身价值,重塑发展定位,在学科专业布局上从“大而全”走向“特而强”,通过模式创新构建需求驱动的教育发展新生态;通过双向赋能促进跨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增强中西部高等教育“造血”功能;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制机制,实现从知识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的转变。
管培俊指出,中西部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强国的进程,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西部高校要将优势学科与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紧密结合,强化优势,加强“长板”;要将“宏观”与“微观”有效结合,根据自身实际加快调整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增强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下大力气解决学科专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要将国家政策的有力指导与学校的自身决策有效结合,结合中西部高校实际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优化调整。
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成涛、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忠、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徐善东、贵州大学副校长支启军围绕“中西部高等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命题,介绍了各自学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做法和成效,并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和办学实际,坦诚交流了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指出中西部高校要增强使命担当,围绕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凝聚特色优势、打造新区特区、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对调整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出了意见建议。
大同自古便是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重镇。云冈论坛汇聚高等教育学会、直属院校、中西部地方院校的众多专家学者,凝聚东中西部高校智慧、共商发展的初心恰与大同因交流而兴的历史底蕴古今相映。与会嘉宾在深入交流中凝聚共识,在思想碰撞中探寻破题之道,不仅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崛起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建议,也必将有力指导山西大学将大同校区办成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特色校区,为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崛起、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山西大学有关职能部门、有关学科负责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