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上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开题论证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和相关学者共3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由课题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王浦劬主持。
王浦劬介绍了教育部重大专项“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整体情况。他指出,重大专项项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旨在从指导思想、学科调研、理论支撑、实践基础、传统文化、方法论和国际政治研究等方面,深入研究和系统推进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
王浦劬重点介绍了本次开题论证的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设计方案。他指出,该项目作为重大专项下设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以习近平关于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为主要研究内容,围绕其理论来源、哲学基础和基本特性、标识性概念、原创性观点和原理性理论、深刻内涵、内在逻辑及其对建构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指导地位、实际作用和重要意义等核心主题设置了四个子课题。
在子课题负责人汇报环节,子课题主持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冉昊、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董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肖立辉、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刘舒杨分别就“习近平关于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来源”“习近平关于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哲学基础”“习近平关于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逻辑体系、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关系”等子课题的研究问题、主要内容、研究设计、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等作汇报。
评议环节中,五位特邀评审专家充分肯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并逐一对课题作评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时和兴认为,课题研究要着力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中国本土与外部世界、古与今、南与北、方法与原理、守正与创新、内涵与外延的七组关系,增强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的学理性、开放性与独创性。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宋世明建议从政治建设的“政”与“治”两个方面展开探索,强调课题需要重点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大政治命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关海庭建议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信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理论、以人民为中心、国家治理理论、党的自我革命理论、政治发展理论等方面重点阐述习近平关于政治建设重要论述,阐明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指引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沈湘平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从“最大的政治”这一逻辑起点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构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孙熙国指出,构建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筑牢“魂脉”与“根脉”,破除西方中心论,把习近平关于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融入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之中。
在会议总结环节,王浦劬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建设性意见。他指出,研究团队将根据专家指导和建议,紧密围绕习近平关于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指导、融入并支撑中国自主政治学知识体系建构这一核心问题,进一步细化研究思路,确保各个子课题深化内在逻辑与内容边界的统一性,切实把课题做深、做实、做透,形成有影响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