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举行。10月18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育中心、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的平行分论坛六“全球发展中的文化共情”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出席分论坛并致辞。
王易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文化作为凝聚与沟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愈发重要。“全球发展中的文化共情”这一主题承载着对人类未来文明的深度思考,唯有以文化为桥,以共情为纽带,才能打破隔阂,凝聚共识。今天各位学者的探讨将为我们思考在全球发展的今天,如何使中华文明这份宝贵遗产焕发时代活力、如何使中华文化成为促进人类发展的精神资源提供思路。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将今天的思想碰撞转化为实际行动,中国人民大学也将发挥平台优势,推动更多文化交流活动落地,成为文化共情理念的践行者。
分论坛上半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祝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赵德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雷立柏,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首任所长魏广君,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语言学学院教授汉内斯·费尔纳分别围绕“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设计’及其中国经验”“中华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17-18世纪留学欧洲的中国人以及马国贤Matteo Ripa三百年前的贡献”“当代审美视域下‘贴系篆刻’‘碑意篆刻’的可能性成立”“理性在其多样性的统一”作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主持。
分论坛下半场,中共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杨金海,澳大利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薄国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虞晓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二级教授、联合国NGO“书法小联合国”主席周斌分别围绕“中国文化的中和精神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的历史逻辑:‘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贡献”“中国书法的海外共情”“和合文化与笔墨共情”作主题发言。中国人民大学美育中心主任费佳主持。
“全球发展中的文化共情”分论坛通过不同与会嘉宾的多元视角,构建了一场跨越哲学、艺术、生态与历史的深度对话。这些思考共同表明,在全球发展面临深刻变革的今天,唯有在尊重多元性中寻求统一,在对话中激活传统的当代价值,才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与智慧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