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10月20日电 10月18日,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市场、地缘政治和认识论正义”为主题的第四届清华高等教育论坛在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开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副总干事格塔丘·恩吉达(Getachew Engida)、乌达亚纳大学学术事务副校长伊尔·伊·内加·苏贾亚(Ir. I Nengah Sujaya)、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联席主席林美金(Cherie Nursalim)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科学和技术部副部长蒋黛兰(Stella Christie)发表视频致辞。全球教育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论坛。
过勇表示,面对全球化与地缘政治交织的复杂形势,高等教育国际化亟需构建新模式、新形态与新共识。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全球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海外基地发展建设,拓展优质国际办学资源,构建教育科研全球伙伴体系。
格塔丘·恩吉达(Getachew Engida)表示,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带来合作机遇的同时面临诸多不平等的挑战,未来必须致力于构建公平的伙伴关系。
伊尔·伊·内加·苏贾亚(Ir. I Nengah Sujaya)分享了全球南方高校的国际化实践,特别是乌达亚纳大学的相关经验。
林美金(Cherie Nursalim)以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为案例展示了国际化新理念的实体化探索。
蒋黛兰(Stella Christie)表示,高等教育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研究型大学通过科技创新产生知识、吸引投资并建设基础设施,形成“知识-投资-基础设施”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聚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柯伟林(William Kirby)、牛津大学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创始主任西蒙·马金森(Simon Marginson)分别作主旨报告。圆桌对话环节,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海峰、柯伟林(William Kirby)、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石中英、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杨锐共议中美高等教育合作前景。
清华高等教育论坛创办于2022年,努力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瞭望塔和思想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