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庆祝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成立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乐黛云集》(十卷本)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活动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联合主办。为庆祝国内第一所比较文学专业研究机构四十华诞,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出版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展望学科未来走向,为拓展文学对话的通道、建立新文化交流桥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开幕式在北京大学勺园拉开帷幕。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中文系主任杜晓勤、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康士林(Nicholas Koss)、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程巍、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辉等先后致辞。他们高度评价了北大比较文学所在过去40年里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作出的卓越贡献,强调了比较文学在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的重要意义。
随后举行的《乐黛云集》(十卷本)发布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谢富胜介绍了丛书的编纂过程与出版价值,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分享了乐黛云先生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与会嘉宾共同为新书揭幕。
开幕式后,学术讨论环节正式开启。当天共设置七场学术讨论,涵盖比较文学学科史、跨文化研究、文学翻译、比较诗学等多个领域。陈平原、王宁、陈晓明、王德威、高建平、金莉等知名学者先后发言,围绕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经验、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自由发言环节,与会学者就比较文学与数字人文的结合、跨学科研究的创新等前沿问题交换意见,现场氛围热烈。
张辉致闭幕辞。他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强调北大比较文学所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学术传统,推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不断迈上新台阶。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是对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4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致敬,更为国内外比较文学学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对于推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乐黛云集》(十卷本)的出版,也为学界研究乐黛云先生的学术思想及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