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动态 > 文章详情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举办
2025-10-17 作者:段婧怡,邱晨昱,丁雪茹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10月14日至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出席主论坛并作主旨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承办大会第四分论坛“数智时代的世界中国学:机遇与挑战”。

     林尚立作“深入博大中国场景   拓展中国学研究”主旨发言。他指出,中国学作为贯通古今、连接中外的综合性学科,已日益成为国际显学。要拓展中国学研究,需要立足中国大地、深入中国场景,产出真正读懂中国、解释中国、造福人类的中国知识。新时代的中国学发展应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把握中国学研究的时间场景,从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与繁荣中把握中国学研究的空间场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把握中国学研究的生态场景。中国学不只是“对象研究”,而应当成为“理论共建”;不只回答“中国是什么”,而应当深入探讨“中国能为人类提供何种新的文明形态”。期待与会各方携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立足中国场景,贡献人类文明,推动中国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本届大会设置五个平行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从世界看中国:文明的赓续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分析和经验启示”“多学科视域下的世界中国学知识体系”“数智时代的世界中国学:机遇与挑战”“青年与世界中国学的未来”五大议题,从学术层面贯通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深入交流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充分探讨中国道路的文明内涵、经验启示和世界意义。

     第四分论坛“数智时代的世界中国学:机遇与挑战”由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清史研究所、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协办。

     林尚立在分论坛致辞中表示,“数智时代”将对中国学的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如何加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对话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把握青年智慧,运用新方法、新工具回应新问题,为中国学注入时代活力;要把握科技赋能,为中国学研究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手段,实现全球学者的协同创新;要把握场景生态,以博大的中国场景构筑中国学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将中国学研究视为连接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未来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数字人文发展,期待同各位海内外学者一道,共同推动世界中国学在数智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四分论坛共设置“全球视野与中国经验”“数智基础设施与新史学”“跨领域人文智能”三个学术沙龙,邀请来自波士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哥廷根大学、杜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近30位学者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冯惠玲、波士顿大学教授管礼雅、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刘炜等发表学术报告。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王建华主持。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闭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胡恒代表第四分论坛作总结发言。

     本届大会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协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会上发布了《文明互鉴与世界中国学繁荣发展:上海倡议》。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位嘉宾与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