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由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国际传播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厅举行。会议旨在围绕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开展的调研成果,以及央企“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所发挥的国际传播效力开展研讨。来自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参会。
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名誉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程曼丽在开场致辞中指出,中交集团承建的科伦坡港口城、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对当地经济、人才、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期待与会专家围绕核心议题提出真知灼见。
中交集团党委工作部部长田菊芳对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搭建的学术与实践平台表示充分肯定。她强调,国际传播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融进去”“充分一体化”,并诚挚邀请专家挖掘中交、央企及中国故事。
在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王维佳全面介绍了今年8月研究团队在科伦坡港口城和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的调研成果和研究报告。报告全面评估两个旗舰项目国际传播的成就、亮点、风险与对策,系统总结了央企海外项目的传播潜力。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文化处处长刘冬对北京大学团队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国际传播是战略问题,需发挥大企业作用、推动企校协同,以自下而上合力提升国际影响。
在专家研讨环节,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石化原宣传部部长吕大鹏指出,当前国际传播亟待在保持投入的同时追求高质量,且从单纯媒体传播迈向公共关系建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助理靳戈、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宿希凤等均指出,企业对外传播要推动中国标准输出、经贸合作与文化传播,打造国际公共产品,从而为国家形象提供更稳固支撑。
在会议总结环节,中交集团党委工作部执行部长查长苗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团队的调研成果。他指出,集团正从工程承包商向投资商、运营商转型,未来需提炼可复制理论,助力构建中国自主国际传播叙事体系。
本次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组织的暑期海外调研团共由8名师生构成。他们走访了科伦坡港口城、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两大“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旨在探讨其国际传播现状及优化路径。整个研究过程分为前期筹备、中期实地调研和后期总结3个阶段,历时近5个月。
在前期筹备阶段,老师和同学们通过累计超过16个小时、总计超过500页幻灯片的读书研讨,广泛搜集学术专著、媒体报道和智库报告,进行项目国别和项目进展的全面分析。行前,研究团队按国别整理《斯里兰卡篇》《马来西亚篇》点位背景资料,针对24个重点点位设计访谈提纲,材料累计超13万字。
在实地调研阶段,研究团队实地走访项目核心负责单位、区域公司及施工现场,与当地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知名智库、公关机构,以及我国驻当地使馆、文化机构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共计与18家机构和组织的89人进行深度访谈,并随机采访了38组当地群众,获取真实的民意样本,总计形成了18万字访谈记录。
在后期研究阶段,团队向重点调研单位追加获取60份补充资料,并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资料梳理、整合与研讨,最终形成了5万字的《科伦坡港口城、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国际传播工作评估报告》。
这不仅是一次高校国际传播研究智库与中央企业国际传播部门横向合作、联合发力、系统调研的有益尝试,也是教育机构与企业机构密切协同,将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带到“一带一路”现场的典型事迹,形成了“中交-北大”协同育人、联合研究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