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人民教育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南方文坛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文学生活’与‘语文教育’: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空间与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楼108会议室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共话现代文学学科建设和语文教育事业发展。
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晓东主持。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黄强、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刘宏杰等嘉宾分别致辞。会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正式授予温儒敏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贡献荣誉奖”,以表彰其贡献。
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一是“文学生活”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二是温儒敏语文教育实践的核心要义,三是新时代文学研究与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出路。研讨会通过多角度的深入交流,不仅为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如何服务社会、融入国民教育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语文教育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回归本质、守正创新注入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交锋,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探索向更深层次发展。
与会学者肯定了温儒敏在现代文学学科理论构建、拓展学科边界、主编统编教材及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还将“文学生活”理念深度融入语文教育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成果便是主持编写多套中小学统编语文教材。温儒敏强调,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既纠正了教育功能的偏差,又明确了语文教育的根本定位。其“从文学生活到语文教育”的思路延伸,更是精准把握了时代脉搏,为AI时代的人文教育提供了深刻启示。
与会专家还就新时代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热烈探讨。多位语文教育专家表示,“回归语文本质”“把课文教好”等朴素而深刻的教育主张,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应对教学改革的“主心骨”。在面对网络文化冲击、学生专注力下降等现实问题时,“整本书阅读”“经典阅读”等理念,为守护下一代的阅读生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有力武器。
温儒敏强调,提出“文学生活”概念的初衷在于打破学术“圈子化”。他提出了“从文学生活到语文教育”的思考路径,并直言文科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呼吁学界同仁坚守人文核心,共同助力人文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