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动态 > 文章详情
2025南开公司治理指数和绿色治理指数发布
2025-09-08 作者:李侠男 李玉坤 李嵘 来源:南开大学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侠男 李玉坤 李嵘)9月6日,由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承办,以“数智治理”为主题的2025年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代表主办方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副秘书长李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厦门大学副校长吴超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二处处长任之光,英国萨理大学原副校长、英国肯特大学讲席教授陈靖涵,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陆正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德球,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张秋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常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康拉德创业与商业学院讲席教授崔鸿,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教授夏军,日本庆应大学教授谷口和弘等嘉宾作主旨演讲。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代表课题组发布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和绿色治理(ESG)指数(CCGINK)。

  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评价样本为5368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04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35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581家,北交所262家,金融机构121家。治理评价结果显示,2025年度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平均值为64.94,与上年度的64.87相比,增幅仅为0.07,提升幅度趋缓。在构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的六大维度中,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与利益相关者治理维度有所上升,监事会治理、信息披露以及经理层治理维度有所下降。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课题组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建立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责的衔接机制,防范监督“空窗期”治理风险;发挥无实际控制人的治理优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责任体系;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治理活动,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能;推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公司治理制度,开展针对性治理评价;倡导分类治理理念,适时实施分类,建立基于行业特色的差异化治理指引;构建以治理为导向的市值管理体系,提升公司治理溢价;拓展投资者诉讼,激活市场监督力量,充分保护股东权益;引导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充分发挥其“积极股东”作用。

  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指数的评价样本为2469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68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39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34家,北交所37家,金融机构114家。评价结果显示,2025年我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指数平均值为59.10,较2024年的58.04提高了1.06,增长速度加快,但整体来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四大维度来看,绿色治理责任维度最高,绿色治理效能维度次高,而绿色治理架构和绿色治理机制维度相对较低,各维度与2024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为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水平,课题组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有序推进绿色治理(ESG)信息强制披露,形成中国特色绿色治理(ESG)标准体系;强化绿色治理(ESG)顶层设计,推动绿色治理(ESG)架构与机制升级;推动金融机构绿色治理(ESG)转型,以绿色治理提升绿色金融;推动民营企业绿色治理(ESG)水平提升,构建分类分级指导体系;推进第三方机构参与绿色治理,降低绿色治理(ESG)评级被低估的风险;丰富绿色治理(ESG)股价指数体系,推动绿色治理(ESG)与市值管理深度融合。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银行等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暨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滑铁卢大学、庆应义塾大学、肯特大学、澳门大学等院校的200余名代表在现场参加会议。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从2003年起发布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该指数是国内最早、时间跨度最长的公司治理指数,被誉为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已连续发布二十三年,共评价样本62724家次。从2018年起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ESG)指数(CCGINK),也已连续发布八年,共评价样本11379家次。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和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得到国务院国资委、原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等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被学术界和实务界广泛应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