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会议资讯 > 会议动态 > 文章详情
教育部重大专项“中国世界史知识体系理论梳理与世界整体史书写”开题报告会举行
2025-07-15 作者:历史学系 来源:北京大学

      2025年7月10日,教育部重大专项项目“中国世界史知识体系理论梳理与世界整体史书写”开题报告会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举行。项目旨在探索构建中国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新思路,是由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等领衔的学术团队在持续耕耘的基础上开启的新篇章。来自校内校外近30位专家学者参会并进行热烈讨论,会议由历史学系党委书记张妙妙主持。

1cdd82fa36744e23a5a7679e361cf4e4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出席报告会并致辞。姜国华指出,北大世界史学科始终站在学术探索的最前沿,成为中国史学界与世界对话的重要窗口。项目以中国视角、中国立场构建和叙述世界历史,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与北大文科“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命题”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他期待项目产出更具可读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助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何晋在发言中指出,该重大项目团队汇集了多方专家学者,吸收了校内外、老中青多层次骨干力量,北大历史学系将全力支持项目开展。他表示,北大世界史学科始终以建构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目标,引导国内学界对话国际前沿、发出中国声音,此次钱乘旦领衔的重大课题承载着重任和期待,也必将为世界史学科建设和国家的战略需求添砖加瓦。

      在开题报告环节伊始,钱乘旦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他指出,中国世界史学科起步很晚,“西方中心论”忽隐忽现,影响着学科发展和中国青年人对世界历史的正确认知。中国的世界史学界几代学者一直在努力思考构建中国世界史知识体系。2019年教育部重大专项课题结项成果以《新世界史纲要》出版,为中国自主世界史知识体系构建了一个基础框架。现在的项目继续沿着这个脉络,坚持破立并举,以马克思“世界历史形成”理论为指导,采用纵向发展与横向演进交织的历史逻辑,将撰写成五卷本《新世界史》,构建中国学者自主的符合历史真实的世界史知识体系。钱乘旦强调,新项目成果应依据历史学的实证方法,充实和丰富各章节内容,做到言之有物、论从史出,有说服力、有感召力。

      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所负责的研究内容。项目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晏绍祥代表李隆国教授,介绍了子课题一“上古时期的世界”情况,并指出,世界史的编写应处理好历史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关系。北大历史学系教授黄春高介绍了子课题二“中古时期的世界”,他就写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北大历史学系教授朱孝远介绍子课题三“近代早期的世界”,他认为历史书写应呈现出各个国家具体的发展,写出新意。北大历史学系教授许平介绍子课题四“近代晚期的世界”,强调用世界的眼光书写历史。北大历史学系教授董经胜介绍子课题五“20世纪以来的世界”,并分享了自己对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大问题的看法。

      在学科指导专家点评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武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于沛,世界历史学科评议组前任召集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侯建新,世界历史学科评议组现任召集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韩东育分别从教材编写、理论创新、学科建设、历史写作几个维度,对项目作评述。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世界史知识体系理论梳理与世界整体史书写”项目既有新意也有高度。会议上,专家学者们的思想碰撞和中肯建议,也是项目不断完善、继续迈进的动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