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7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次新时代青年大会,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唱响新时代青年之歌。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讲话,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尚立主持。
会议主要任务是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四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八大的重要贺信和党中央致词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2025—2027三年行动计划,科学分析学校青年教职工队伍状况,健全促进青年教职工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凸显青年作用、依靠青年力量、激活青年动能、提升青年素质,为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凝聚强大青春力量。
张东刚表示,建设教育强国,高校是龙头,高校青年教职工是生力军和先锋力量。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嘱托,坚持在政治上引领青年、在发展上支持青年、在保障上关心青年,驰而不息推动青年教职工队伍建设,培养“底色红、筋骨壮、专业精”的时代新人,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青年教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大青年的亲切关怀中汲取奋进力量,从改革发展实践中认识青年的独特作用,从高校肩负的战略任务中找准青年的使命责任,依靠青年抓住当下、传承根脉、面向未来。要大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堪当重任、充满活力”的青年教职工队伍,厚植青年群贤毕至、才尽其用、百舸争流、竞相进步的肥沃土壤,不拘一格地引、分类施策地育、各尽其能地用、倾情尽力地帮,鼓励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当主角,使青年在创造期、成长期、突破期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培养锻造一大批“青椒先锋”“青管先锋”“青保先锋”,开创学校青年工作的新局面。希望广大青年教职工以青年的朝气激发创新活力,以青年的锐气突破发展瓶颈,以青年的志气勇攀学术高峰,当好“新路”征程上的“青年突击队”,为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中国人民大学不懈奋斗。
林尚立表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具有重视青年成长的优良传统。当前,学校进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走好“新路”的关键阶段,要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势、数智时代科技发展之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机遇,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高校青年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从制度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思想引领、搭建成长体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等方面综合发力,层层压实责任,建设涵育一流的发展生态,激发青年教职工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人才“出得来”“接得上”“撑得起”,锻造一支信得过、靠得住、能打仗的青年铁军,为走好新路筑牢人才根基。青年教职工要坚持育人先育己,立“恒志”、练“恒功”、树“恒心”,做到顶天立地、坚守长期主义、以大局为重,要强化价值认同、提升自身能力、传承时代精神,跑好属于自己的接力赛。
会议就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一要实施好为青年教职工办实事“五大行动”。依托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度为青年教职工办实事项目,统筹实施能力素质提升、成长空间拓展、评价激励赋能、交流合作扩展、支持保障升级5个专项行动,进一步从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助力、生活上关爱青年教职工。持续推进为青年教职工办实事,继续常态化收集青年教职工发展议题,定期更新项目内容,强化验收管理,确保早见效、见实效、多见效。二要统筹优化青年教职工发展“五大体系”。坚持惠及全体青年、坚持系统思维,健全青年教职工价值导向体系、能力提升体系、动力激发体系、合力协同体系、服务赋能体系。学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各二级单位要同向发力,整合校内校外的优质资源,努力营造让广大青年教职工安心热心从教的良好生态,让青年在改革发展创新的最前沿见人见事、见天见地。三要全面提升青年教职工素质本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教职工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望嘱托,下大力气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努力做到“八要八不”,即要学好理论、不要思想迷糊,要牢记初心、不要形式官僚,要锐意进取、不要畏首畏尾,要自励自强、不要推诿躺平,要艰苦奋斗、不要奢靡浪费,要情怀远大、不要狭隘世故,要扎根实践、不要眼高手低,要团结合作、不要踽踽独行,努力成长为真正的“先锋分子”。
会上,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高昊宇、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夏方舟、国际交流合作部七级管理职员郭瀚川、社会学院七级管理职员庄溪瑞、书报资料中心副编审徐明、国家治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助理研究员何思南作为青年教职工代表发言,分别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成长体会。
党政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伍聪,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和平与发展学院院长魏楚,餐饮服务中心主任耿晓琛作为学校二级(组织)机构代表发言,分别分享了培育管理队伍、青年教师队伍、保障队伍的经验与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朱信凯、何力、王易、冯仕政、郑新业、支晓强、青格勒图、王小虎、宋东霞、高燕燕,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学校教代会常设主席团成员,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各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各分委员会主席,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全体七级及以上管理职员、科室负责人,全体青年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青年教师代表,青年教师以外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党团学一线青年干部代表,新入职青年教职工代表近千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