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讲的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努力讲全、讲透、讲实”。近年来,武汉大学发挥多学科优势强化理论宣讲工作,建平台、强融通、育品牌,构建了横纵贯通、分层分类、联动融合的“珞珈宣讲体系”,培育“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湖北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等20多支宣讲组织(社团),线上线下开展各类宣讲2100余场,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聚焦载体平台建设
打造横纵贯通、一体多翼的珞珈宣讲矩阵
学校锚定分层建设、协调发展目标,通过强化“一个平台”即学校党委宣传部统筹,以政治性宣讲主题为核心,推动横向示范性宣讲团队带头开展宣讲,纵向分类化宣讲团队分层分众开展宣讲,不断丰富专题化宣讲模块,健全多元驱动、开放融入的珞珈特色宣讲矩阵。
“擎旗领航”建设珞珈宣讲横向示范团队。学校充分发挥多领域专家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等领域研究优势,遴选相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职能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等组建学校宣讲团,高标准打造以示范性学校理论宣讲团队为横轴的宣讲体系。截至目前,已成立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等时政热点、主题教育、精神谱系等类型共计10余个学校层面宣讲组织。
“分层分类”形成珞珈宣讲纵向分类模块。把握不同宣讲主体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群体受众等方面的差异化特点,塑造珞珈宣讲矩阵纵向“功能模块”,比如博士生宣讲团成员全部为优秀博士生,青年讲师团主要构成群体为学校青年典型,“榜样珞珈”宣讲团主要构成群体为辅导员与本科生,珞珈银龄宣讲团主要构成群体为离退休教师。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构成群体再分类确定宣讲重点对象。通过构建分层分类的纵向宣讲体系,有效拓展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覆盖面、影响力和认同度。
“贯通融合”打造珞珈宣讲矩阵专题模块。围绕打造精品宣讲专题这一核心,各宣讲团开发“时政热点系列”“红色文化传承系列”“时代青年系列”等精品专题,分别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宣讲”“两会精神宣讲”等“时政热点系列”宣讲,“传承百卅校史红色基因”“百卅珞珈 薪火相传”等“红色文化传承系列”宣讲,“榜样珞珈说”“动员珞珈青年挺膺担当”等“时代青年系列”宣讲,通过融通时政热点、红色文化、青年理想,打造贯通一体的常态化宣讲内容体系。
聚焦管理融通集成
实现资源、过程、质量一体化统筹把控
武汉大学着力建设数据、资源、人员等“共享式”统筹管理机制,前置动员、集体备课、试讲观摩等“全程化”质量控制机制,打造多样化“宣讲+”融通机制,推动宣讲分类平台资源有效转化,激发和释放宣讲工作集成能效。
建设“共享式”统筹管理机制。学校突出融通、共享、联动工作理念,实施“共享式”统筹管理机制,确保珞珈宣讲矩阵一体高效运行。“信息共享”即建立宣讲队伍数据共享机制。每月开展宣讲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动态管理,为宣讲活动的策划、组织与评估提供依据。“资源共享”即建立资源支持机制。为宣讲团提供包括政策文件、理论书籍、视频音频等资料库,定期举办宣讲技能培训,提升宣讲成员专业素养。“经验共享”即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宣讲组织(社团)交流会,推进文化品牌凝练、金课内容打造、方法手段创新,破解工作难题。
构建“全程化”质量控制机制。学校对全校宣讲行动、内容与产品进行质量把控,保障宣讲工作能效。把好“前置关口”,建设分类化宣讲动员机制,重要专题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定期发布工作提示进行统筹安排,特色化专题发挥各宣讲团积极性,强化特色定位、群体设计和优势发挥。做实宣讲审核,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要求宣讲主办单位对宣讲人员背景、宣讲题目、宣讲课件进行深入审查。强化“精品共识”,以内容精度为牵引,邀请各宣讲团成员围绕集中主题开展示范性宣讲,由学校领导、专家库成员、宣讲组织负责人观摩与点评,各宣讲团通过定期集体备课、不定期研讨座谈等形式开展集体备课。强化“典型激励”,支持指导各宣讲团队申报全国、省级“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学校“大事业磨砺真本领”优秀青年团队等,以典型引领强化行动能效。
打造“宣讲+”融合机制。学校发挥人文社科优势、融媒建设优势、思政课建设优势,在构建“宣讲+”融合机制中不断提升影响力。“宣讲+思政”,推出互联网思政课跨学科融课“马上见”项目,“珞珈开讲”系列公开课,联合推出空天强国“大思政课”,浏览量突破1100万人次,覆盖人群超2000万;“宣讲+融媒”,开发H5宣讲作品,出版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开通学校“学习强国号”、微信公众号“文谈社”,累计发文4000余篇,阅读总量破100万;;“宣讲+实践”,深入文化站、街道社区、廉政教育中心等宣讲阵地,开展情境式宣讲;“宣讲+朋辈”,联合兄弟高校开展宣讲,博士生宣讲团多次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宣讲团开展联合宣讲。通过打造多元丰富的宣讲融合体系,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聚焦品牌培育塑造
以高质量宣讲全面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珞珈宣讲体系”不断强化品牌塑造、典型培育,主动融入“大思政”建设和“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思想赋能强化行动支撑,理论传播汇聚精神合力,奋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培树典型助推育人成效。以宣讲工作培树典型,博士生宣讲团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青年讲师团、珞珈银龄宣讲团获评“湖北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博士生宣讲团成员赵东荣获全国“最美大学生”,青年讲师团涌现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郭琴,珞珈银龄宣讲团多位成员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突出贡献者等。以宣讲工作铸魂育人,融入“大思政”建设,激励青年学生学好真本领,投身大事业。青年讲师团每年利用寒暑期组织多支专项社会实践团队开展“随行宣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深融互促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宣讲与业务深度融合,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强化专题作品生产,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学校中心工作。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各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理论热点宣传、社情民意观测、党员骨干培训和基层文化建设,行动惠及5万多居民。宣讲团成员撰写调研报告和决策咨询建议30余篇,其中20多篇获得国家部委、省市领导批示,有效扩大了理论宣讲工作的社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