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院长程雪阳率队来访苏州校区,围绕“AI赋能智慧司法与人才培养”主题,与智慧治理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学院专家展开交流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苏州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小虎会见程雪阳院长一行并主持研讨。
王小虎表示,伴随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加快大模型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治理学院和苏州人工智能学院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智慧治理解决方案。他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AI赋能智慧司法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司法领域工作提能增效。
程雪阳表示,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法学教育与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亟需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将为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司法领域带来创新。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进一步探索人机协同的方式,提升解决纠纷的效率。
智慧治理学院副院长宋鹭介绍了智慧治理学院以及智慧治理二级学科建设的有关情况,结合人工智能与智慧治理交叉融合的经验,分享了从“+AI”到“AI+”的科研范式转变,他希望双方可以加强智慧司法领域的研究合作,更好服务苏州智慧治理。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许小亮探讨了在司法领域AI测谎技术作为辅助工具的可行性,以及相关技术在帮助司法工作者识别证人证词的可信度空间,认为应该在保障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建立技术与人文并重的信任保障机制。
苏州人工智能学院高级工程师于秀宾谈到,AI赋能司法实践可以提升司法工作效率、优化社会治理体系。苏州人工智能学院正携手智慧治理学院,共同构建“政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技术应用落地。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刘铁光,副教授张薇薇、朱嘉珺、吴俊、丁建安,知识产权研究院副院长董寅,学科秘书高颖;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教务部主任庞伟、研究生部执行主任马润有,苏州人工智能学院高远、郭孟,智慧治理学院李艺琳等参加研讨。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司法领域,并推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