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成果平台 > 文章详情
《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研究(1958—2003)》
2024-10-18 作者: 外国语学院 来源:北京大学

      近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李睿恒助理教授专著《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研究(1958—2003)》,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资助成果,其书稿基础为作者博士学位论文《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研究(1958—2003)》,指导教师为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教授吴冰冰,论文曾获202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21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1dae6c1efa3041d291122b555b7d961e

      内容简介:

      库尔德问题是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期影响着其所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四国和中东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与其他三国相比,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现实影响力更大且更为长期。1958至2003年,该问题经历了重大且深刻的变化。本书对该时期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演变开展历史性研究,结合既有文献与阿拉伯语原始档案《伊拉克复兴党档案》,考察伊拉克中央政府与库尔德运动在思想、组织和行动三个层次的互动过程,比照双方在核心争端议题上的分歧,同时引入库尔德内部社会结构、政党政治和大国干涉等因素,分析该问题对伊拉克现代国家建构、中东地缘战略格局与大国政治演变产生的历史影响。

      围绕伊拉克库尔德问题这一主题,作者在梳理库尔德人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基础上,以核心标志性事件与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伊拉克库尔德问题划分为五个时期:塑形与发展期(1958—1968)、高潮期(1968—1975)、低潮与转折期(1975—1990)以及定型期(1990—2003),详细阐述了各阶段伊拉克库尔德问题的演变及国内外影响因素。

      本书大量开发运用阿拉伯语原始档案《伊拉克复兴党档案》和英语原始档案《美国外交关系文件集》,对国内学界主要依托于二手文献的研究局面实现了较为重要的突破,且对国际学界尚未充分挖掘《伊拉克复兴党档案》的缺陷做了相应弥补。长期以来,学界多以实用主义来定性复兴党政府的库尔德政策,但本书通过挖掘《伊拉克复兴党档案》,首次从意识形态、组织动员和族际政治整合的层面分析了伊拉克复兴党解决库尔德问题的“复兴党化”(Ba‘thification)战略。这对国内外学界的既有研究做出了重要的成果增补与观点修正,为学界从理论层面重新理解中东地区的现代国家建构和政治体制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案例。此外,本书将该问题聚焦到伊拉克单一国家内部来研究,着重分析了伊拉克国家体制与该问题间的互动关系,有效细化和丰富了我国库尔德问题研究与地区民族问题研究的成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