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成果平台 > 文章详情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十五辑)》出版
2024-10-15 作者:付砾乐 来源:北京大学

      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十五辑)》于2024年9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集刊共收录22篇文章,设置“数智时代的国际传播”“传播实践研究”“传播范式、治理与自主创新”“媒介、文化与美学”“数字广告与购物决策”“生命传播与生命叙事”等栏目,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探讨媒介、叙事与智能之间的关系,并为纪念燕京大学新闻系成立一百周年特设“北大-燕大:百年历史与未来”专栏,从历史中探知未来的可能性,也凸显未来趋势中的历史性,以此勾连起传播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十五辑)》聚焦国内外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前沿议题。

      (1)从传播范式与实践的应用研究维度,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背景与现状,探讨了与数字广告研究进路、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修辞路径,考察了应急响应中的信息传播网络与组织适应、网络平台对青年残疾人就业和中老年女性用户互动的影响,深入挖掘了中国式现代化与20世纪90年代通信技术的自主创新转向、中国语境下汽车消费者决策风格和DTC概念等问题。

      (2)在媒介、文化与美学研究上,不仅立足于数智时代与AI技术的应用前景,来探讨优秀出版人的著述实践对出版人的“笔力”影响、考察三维电影美学的中国研究转向、反思AI生成式绘画对艺术观念的影响,也从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追溯了北京报刊亭百余年的媒介生命史,以及赠书仪式作为礼文化符号的传播力。

      (3)在对生命传播与生命叙事的探索上,既有对影视作品的生命叙事与“死亡”意义建构的考察,也有对西方游戏理论中“游戏”观念流变的追问,还探索了自媒体叙事作为一项嵌入日常生活的自我技术对人与社会的影响。

      (4)“北大-燕大:百年历史与未来”特设栏目,转载了徐泓老师的《燕东园左邻右舍——记林启武、洪谦、高名凯、邢其毅四位先生》一文,并追忆埃德加·斯诺与燕京大学的历史、探讨燕大新闻系对“新闻学”的本土理念等问题,深入挖掘了北大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和燕京大学新闻系发展的历史时空延续性。

      (5)在交叉学科视野下,立足媒介化、智能化的社会现实,透视历史的光影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从理论高度考察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作用,还探讨了数智时代国际传播中的“主体再造”转向。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十五辑)》旨在探讨媒介、叙事与智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将研究放置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关系”的问题意识上,跨越了传统媒介与观念框架,促进了叙事模式的多样化与创新,显现出媒介进化与生命叙事之间的张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媒介进化与社会互动的核心内容,展现了智能化叙事在全球传播格局中的独特作用。“历史与未来”是该集刊的核心立场,这既为本学科的历史性反思与学科建设提供了研究进路,更在宏观维度上回应了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迭代的媒介环境中“人如何存在”这一主题。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集刊创办于2004年,从创办伊始便以学术质量为重,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关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也致力于拓展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研究主题不仅围绕新闻传播学前沿领域与方向展开,也推动新闻传播学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跨学科交流;主张应用思辨研究、质性研究、量化研究与混合研究等多元方法观照理论脉络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情境,面向关切社会现状的读者群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