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成功举办五周年、浙江大学建校127周年之际,5月10日,浙江大学首届亚洲文明周活动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盛大开幕。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国际博协亚太联盟名誉主席、韩国东亚考古研究所所长裴基同分别致辞,并与浙江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言人骆莉莉,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副校长河内利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以及浙江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启动浙江大学首届亚洲文明周。
罗静代表国家文物局对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亚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灿烂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浙江大学立足“亚洲文明”的学科建设与战略布局,充分体现了作为一流大学的气魄与胸怀。亚洲文明周以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共同探索、对话交流的平台;以展览、短视频大赛、服饰展演等多元创新的活动形式,生动展示了亚洲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遗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期待浙江大学以此为契机,为推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江洪表示,亚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长期以来,浙江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要,在守正创新中赓续求是文脉、传承中华文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致力于打造亚洲文明研究高地。在学校举办首届亚洲文明周,将搭建一个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平台,使亚洲各国的文明在此交融碰撞,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未来,希望能够在各位嘉宾和浙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亚洲文明周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进一步为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浙大力量,为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贡献浙大智慧。
裴基同对浙江大学举办此次活动表示感谢。他强调了文化和艺术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当前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正处于迅速的发展与变化之中,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改变对亚洲文化艺术的看法和态度,要从当代的传统范式转向创造性的价值体系。他表示,浙江大学首届亚洲文明周为推动亚洲各地区间的对话提供了平台,希望可以通过参加系列活动,进一步增进大家对亚洲文化和艺术的了解。
仪式上,“亚洲文明数字展”正式上线。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赵丰介绍道,“亚洲文明 数字展”还原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真实展厅空间,在亚洲文明线下展览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策展创作。它依托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与杭州群核科技合力打造的云上平台——数博策展平台,该平台涵盖数字藏品、数字展览、在线策展、互动交流四大板块,为文博领域提供了更多数字化、智能化、云端化的新技术和新手段。
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王玉芬对“Z世代 浙分享”亚洲文化短视频大赛进行了介绍。此次比赛围绕“亚洲文化展示”“我在中国”和“校园记忆”三大主题面向浙大中外学生征集短视频作品,用镜头展示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与绚丽多姿的亚洲文明,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的活力。
亚洲服饰展演也在开幕式上精彩上演。27名浙江大学国际学生依次展示中国以及蒙古、韩国、日本、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伊拉克、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不丹等18个亚洲国家的传统服饰,展现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画卷。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移步“交流与共新:丝绸之路上的亚洲文明”主题特展展厅,在执行策展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教授傅翼的导览下,透过一件件实物展品,回顾亚洲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交流互鉴,增进对亚洲各区域文化的了解。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教育处副处长党志刚、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一级调研员李俏、钱江海关综合业务三处副处长何孜欣、美国史密森学院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Chase Robinson、旧金山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赵丰主持,来自部分海内外高校、文博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代表,以及浙江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校友和师生代表等三百余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