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动态 > 文章详情
北京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圆桌会(第三季第一场)举行
2023-04-11 作者:社会科学部 来源:北京大学

     4月2日上午,北京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圆桌会(第三季第一场)于浙江富阳举行。此次基地主任圆桌会由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承办,以交流研讨的形式,促进基地之间的沟通,提升基地的建设水平。北京大学副校长、秘书长孙庆伟,社会科学部部长强世功出席会议,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郭琳、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韩水法、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丰子义等12个基地负责人和科研秘书,以及人事部、社会科学部有关同志参与会议。

     孙庆伟指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文科建设发展的国家队,应发挥好服务学科发展转型、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和提升咨政服务能力的功能,并就基地定位及发展问题同兄弟高校多交流研讨,借鉴有益经验。社会科学部要继续服务和支持基地建设,努力把基地建成学术高峰。

     强世功指出,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研组织模式的变革方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重要的交叉学科建设平台。即将公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现出综合性选题的倾向,面向重大战略学科发展、自主知识理论体系等理论现实问题。社会科学部将配合好基地科研工作,力所能及服务基地发展。

     郭琳从基地定位、“十四五”建设、基地主任换届及未来探索方面介绍了基地管理建设工作。她指出,各基地不仅是校内的重要研究机构,更是代表该领域内的国家最高水平,承担国家重大任务,面向学术前沿,开放性地开展全国学界的科研组织工作。“十四五”期间,基地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性建设,完善自身管理制度,与依托院系建立重大事项沟通机制。社科部会定期走访基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基地主任换届全过程应符合教育部关于基地的管理规定要求,充分征求基地各方面的意见,并与学校、依托院系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未来基地机制创新可以从动态经费支持、研究生培养、兼职研究人员聘任、社会资源拓展等方面进行探索。

     韩水法介绍了基地建设经验。他指出,外国哲学研究所将基础理论作为重要科研方向,同时在以本系教师为核心的基础上,组织动员国内兄弟高校哲学研究人员开展科研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春秋论坛和风华讲座,组建稳定的科研秘书团队等完善基地建设。

邱泽奇指出,采取项目申报制可提高基地经费使用空间和效率,给予基地交叉学科博士生招生名额可提高基地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基地的兼职研究人员聘任、对校外捐助的接收等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以增加基地科研的力量支持。

     丰子义、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玉才、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丹丹分别分享了各自基地建设经验,交流讨论了基地经费使用、博士生名额管理、校外人员聘任等问题。人事部人才办公室主任张辉介绍了学校关于科研人才管理的规定,人事部后续将配合基地建设,完善相关服务机制。

     研讨环节结束后,郭琳为基地科研秘书颁发年度测评证书。本次基地主任圆桌会总结了基地建设的经验,并就“十四五”期间基地发展方向及路径进行研讨交流。未来,基地将以制度创新为动力,探索有组织科研新形式,激发科研活力,推动学科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以本次圆桌会在浙江富阳举行为契机,社会科学部组织部分基地负责人和科研秘书前往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调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现场参观结束后,双方就文科实验室建设进行座谈交流。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周江洪、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凯、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为等陪同调研,艺术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方志伟主持座谈会。

     本次圆桌会中,外国哲学研究所以“认识、语言与意识为主题”召开学术论坛暨基地重大项目开题会,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兄弟高校相关研究人员参与会议并作主旨报告,展现哲学基础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和动态,积极推动基地重大项目研究的深入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