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1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主办的首届杨晦学术奖颁奖典礼暨论文研讨会在人文学苑3号楼205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教授,奖项捐赠人、中文系1976级系友黄怒波先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张辉教授,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主任吴晓东教授,中文系教师王娟副教授、张丽华副教授、李国华副教授、胡琦助理教授、路杨助理教授、程梦稷助理教授以及同学30余人参加会议。中文系副主任程苏东长聘副教授主持会议。
杜晓勤向获得首届杨晦学术奖的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并代表中文系向黄怒波长期以来为中文系建设所作贡献表示感谢。杜晓勤指出,北大中文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整合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等五个教研室的学术力量,是为了增强各教研室之间的通力合作,引导学生获得更为宽广、深厚的学术视野。五个教研室以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的名义第一次设奖,意义重大。杜晓勤指出,杨晦先生是中文系的老系主任,也是中文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和灵魂,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此奖,既可以表达中文系对先哲的缅怀,也可以激励年轻学子在学术海洋中自由遨游。
黄怒波表达了对杨晦先生的缅怀。他指出,杨晦先生代表了中文系乃至中华民族一代学人的气格与风骨,设立杨晦学术奖最重要的目的,正是为了鼓励中文系学子培养学术气质,保持不随波逐流的定力,踏实地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他希望中文系的同学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术平台与学习机会,培养创造性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
李国华代中文系教师代表、杨晦先生的哲嗣杨铸教授宣读了会议发言。杨铸在书面发言中指出,这一学术奖以“杨晦”命名,其意义远远超出个人层面,体现的是中文系传承和弘扬自身优秀学术传统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导向。杨晦先生毕生献身于文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他的学术理念和学术贡献是中文系百年优秀学术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此次学术奖的获奖成果也是中文系“守正创新”宗旨的生动体现。
吴晓东宣读了第一届杨晦学术奖获奖名单。吴晓东感谢了此次评奖的评委会主任张辉及其所率领的评奖委员会共计五个教研室的11位老师在两轮匿名评审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这11位老师是:比较文学教研室的张辉、秦立彦,民间文学教研室的王娟、陈泳超,文艺理论教研室的王丽丽、时胜勋,当代文学教研室的李杨、路杨,现代文学教研室的姜涛、张丽华和李国华。
张辉代表杨晦学术奖学术委员会宣读了颁奖词。杜晓勤、黄怒波、吴晓东、张辉、王娟、张丽华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
学生代表孙慈姗发表了获奖感言。她代表首届杨晦学术奖全体获奖同学向黄怒波、中文系领导、评奖委员会以及全体到场的老师和同学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孙慈姗表示,本次杨晦学术奖的评选让同学们得以重新回顾杨晦先生的文学与学术道路,为今天的学习研究工作带来宝贵的方法指引与精神支撑。新一代学子将在对前辈学人精神与学术方法的传承中,坚定学科信念,明晰社会责任,为文学学术开创新的前景。
在论文研讨会环节,15位获奖同学分五场进行了精彩的论文报告,张丽华、路杨、李国华、胡琦、程梦稷五位评议老师对同学们的论文进行了细致中肯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