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最核心理念。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对外开放大省,在现代化社会治理层面也进行着积极的实践。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表示,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我们能更加透彻地体悟到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广东省社科联、华南理工大学日前召开的“广东省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研讨会”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冬雪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内涵,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向发达国家的迈进过程中,不仅需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国力,还需要妥善处理民生体系构建过程中引发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而只有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俱强,我们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架构的重要意义在于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引,为国家、人民、政党、民族形象建构增添新的元素,向国际社会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与智慧。
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志明从这一重要特征入手表示,简约主义是破除当前国家治理“规模诅咒”的可行之举。在他看来,简约治理的目标函数包括简约的国家治理理念、精简有效的党政机关、合理的管理服务范围、更少的财政负担开支、更少的管控支配约束、更具活力的社会以及自负其责的社会个人,涉及国家、社会、基层、个体多个层面。
“一网统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而推动建设的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熊易寒表示,“一网统管”不是一个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以超大城市为情境来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城市治理打开更大的可能性。他表示,“一网统管”不是简单地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治理,而是以技术应用为契机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和流程再造,让每位市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国式现代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带来新机遇。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吴志才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在“两步走、三阶段”政策指导下,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新路径,力图实现“农业—农地—农民—农村”四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蓝图。他以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项目为例认为,实现城乡融合目标,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三方面进行驱动。
提供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样本
“社会组织的规模和活力,是政策、法律等制度环境的产物。广东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的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田凯表示,广东通过设立社会组织孵化器、专项资金等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实质上是利用政府力量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未来,建立以更多共识和互信为基础的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有效提高公众福祉,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深入推进广东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和全范围的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指引。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岳经纶建议,要优化和创新社会政策,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收入维持功能,保障和提高人民收入,发展包容性社会政策,为创新提供动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邓智平表示,新时代新征程上,广东面临着内部发展受限和外部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广东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继续深化粤港澳合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制造业当家、加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动县域振兴、引领绿美广东、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提升均衡性可及性、构建新安全格局,这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据广州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庞红瑶介绍,多元治理、多元参与、多元服务的广州社区建设GPS模式和社区议事协商的116工作法,促进了法治德治的结合发展,让群众能够充分、真实、有效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协商当中,效果明显。
社会治理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且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表示,广东肩负着“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使命,在具体的社会治理工作中,应推进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治理手段由刚性化向柔性化转变、治理空间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治理目的由工具化向价值化转变,打造活力与秩序相统一、安全与发展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共同体,为新时代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广东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