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之中,市场经济、城市化、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转型时期,新旧两种道德体系混合并存,引发了现代社会道德的双重困境,表现为公共生活的私人化、道德冷漠、信任危机和公共性的丧失。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详细]
我国学术界对于杜威是否反对直接道德教学争议不休,系统梳理杜威的思想发展脉络有助于澄清这一问题。直接道德教学在美国学校兴起之际,杜威曾经是它热情的支持者,但数年之后出于教育伦理考量,杜威转变成为直接道德教学的尖锐批判者,最终他基于其民主立场而成为它坚定的反对者...[详细]
德育一体化不仅是一个教育的概念,更是一个社会的概念。德育所要培养的“德”和实现德育目标的“育”都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具体而言,“德”具有明显的价值性,其存在形态具有历史变化性、文化相对性。“育”则具有突出的主体多元性、方式多样性...[详细]
经验概念是杜威道德教育哲学的理论核心。“经验”内蕴现实性与生成性、实践与理性、主体性与客体性三组对立统一的关系范畴,这三组关系范畴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杜威经验概念的辩证法。杜威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辩证法发展为“经验”的辩证法...[详细]
“德福一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也是诸多思想家一直关注和思考的经典命题。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到马克思等,无论是“解释世界”的范式还是“改变世界”的范式,都彰显出道德、幸福、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功能维度来看,德育是实现“德福一致”的一种重要方式...[详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的品德胚胎于家庭之中,家庭德育是整个德育体系的根基。面对家庭德育处于被淡化、弱化、边缘化的现实状况,本文阐述了家庭德育的责任使命、主要任务,家庭在孩子品德教育上的独有优势和不可替代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