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崔文明 沈文瀚)5月3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八里台校区召开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温“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重要指示。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学院全体教职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领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形成南开大学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社原总编辑王晓晖就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发表一年来的国际传播实践发展与理论探索做了主旨报告。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5·31重要讲话”不仅标志着国际传播能力已经被视为我国国家治理能力、国家形象塑造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也意味着中国把讲述自身发展逻辑、沟通自身和世界关系、致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努力带入了更高维度的自觉阶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国新闻社的工作经历,王晓晖教授分享了国际传播工作中应坚持真实传播、精准传播、共情传播的三点体会。王晓晖表示,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成立是南开大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时代关切的及时回应,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国际传播人才,为党和国家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新闻与传播学院全体教职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座谈会,大家围绕我国国际传播实践发展与理论探索,结合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大家表示,结合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科现状和学院自身实际,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经把国际传播确定为学院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今后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自觉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下大力气提升国际传播的规律研究和理论研究水平,也要走出书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多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传播理论水平、广阔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为中国良好国际舆论环境建设贡献南开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