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历史 > 文章详情
新时代历史学的使命与职责
2022-05-26 作者:任吉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精辟概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内涵与重要意义,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也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潜力,在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历史类文化产品的需求、拓展史学在公共领域中运用的同时,找到本专业自身新的增长点和生命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下更好地完善民族性和价值观,加深国民的历史文化认同,从而把史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和境界,成为治国理政的“资世”之学、哺育民族的“精神”食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有力支撑。

  一、以史为据,引导人民大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经世致用”一直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新史学》一文中明确指出史学是“国民之明镜”“爱国心源泉”,并认为“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史学家顾颉刚也认为史学的功效在于“唤起民族意识,把握现代潮流”,所以他主张中国史学“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与学术创造本身一样,是历史学家责无旁贷的工作”。白寿彝先生则说:“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是历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当代学者更指出史学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本质在于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只有在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时,才能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当它获得了社会价值时,其学术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研究的社会价值乃是检验其学术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由此可见,关注现实走向公众,实现社会价值本是史学研究的立身之本和行业职责。

  历史学作为一门探寻人类活动规律和总结社会发展得失成败的理性科学,对现实无疑具有独特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能提供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提供的智慧和经验,史学研究者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传承老一辈史学家济世育人的理念,增加史学的社会“代入感”,以历史思维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培育正确的历史观与世界观,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道德理念,完成史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面对新时代交付的新任务,我们必须以唯物史观为基本遵循,进一步推动历史研究宣传与推广,通过大批具有强大说服力、感染力与生命力的成果,完整且客观地呈现历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痛击历史虚无主义的谬妄言论,掌握历史的叙事权、话语权。一方面,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用令人信服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影响,让历史的天空日月昭昭、乾坤朗朗。另一方面,提振人民大众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用历史深厚的文脉底蕴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效借鉴互联网新媒体和大众传播新载体等人们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向人民群众讲解历史人文典故、传播历史科学知识、歌颂历史英雄人物,创设尊重历史、敬畏历史、铭记历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学习历史和感悟历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自觉渗透到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让历史的经验智慧引领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以史为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力量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是百科全书,也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治国理政的经验借鉴和智慧启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

  新时代的中国发展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自身发展上,中华民族已然告别了传统的农耕游牧时代,进入工业和信息时代,正在创建一种融新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生态文明为一体的新型文明;在外部世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广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深入,所以我们面临的变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巨大,我们所面临问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复杂。

  史学研究的性质决定了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会对史学提出新的要求,面对这种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时代的史学必须有非常强烈的现实关怀,即要有坚持发展的定力,关注中国的进步,也要有胸怀天下的魄力,参与世界的发展,思考如何应对未来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变革为我们催生了许多全新的社会问题与研究课题,如全球化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文化冲突、人口流动等等,这些问题既包含有历史的遗留因素又带有时代的新颖元素,是历史与现实相互冲击磨合的产物,而参与这些命题的研究不仅可以通过溯本追源助力解决当前问题,而且对拓宽史学领域、更新史学思维、丰富史学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代中国的史学工作者要准确揭示历史给我们所提供的全部条件,帮助人们充分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源,把握中国和世界变化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规律,推动人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走向未来,把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使我们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中化自发为自觉、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作出观照历史、符合现实又富有远见的正确决策,真正做到“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