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法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意识形态属性、国家属性以及政治属性极强的学科。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5月3日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因此,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学科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法治实际,解决中国法治问题,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一是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加强政治引领,引导高等学校在法治人才培养、法学研究和法治思想传播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法学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牢正确的学科建设导向。
二是通过学科评价体系改革引导法学学者立足中国大地。面向中国法治发展,解决中国法治问题,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形成中国气派,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为世界法学发展和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三是法学学科建设要更加注重学科在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尤其要根据法学学科的特点,突出其服务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促进法治昌明等方面的贡献和作用。
为此,推进法学学科建设,应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学科的新路。
构建体现立德树人成效核心标准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法学教育,不仅是将学生培养成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的法律专业人才,更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社会栋梁。因此,法学学科“立德树人”的成效,既要设立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正面清单”,包括其培养的人才对全面依法治国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突出贡献,在守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突出事迹,毕业生赴“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的就业情况等;也要设立有违立德树人的“负面清单”,包括论文造假、学术不端、言行失范等。通过建立体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广大法学专业学生“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构建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法学师资队伍发展体系
“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关键在教师。因此,法学学科建设,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注重法学学科的团队规模效应和师资梯队建设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把中国打造成为世界法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法学师资队伍建设要特别注重师德师风,法学专业教师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内涵发展的法学学术体系
法学研究要以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为主要目标。为此,要破除唯论文、唯课题、唯奖项等科研评价体系顽疾,建立充分契合法学特点的学术评价体系,要看重科研成果对法学学科知识创新的贡献,对国家和民族法治进步的贡献,激励法学学者“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这是法学学科建设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法学学术评价的核心立场。
构建扎根中国大地体现法学特色的社会服务体系
高等学校要依托学科、人才、智库等优势资源,针对依法治国战略推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和需求的回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高端智库,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作出突出贡献。构建符合法学学科特点的社会服务评价体系要侧重于考察以下要点:法学学科与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紧密衔接,积聚学科优势资源,瞄准学科发展的国际前沿,服务全面法治战略实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热点、新需求,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创新性研究,力争出思想、出理论、出政策建议,研究和解决全球性、区域性重大问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法学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法治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砥砺前行,为法治文化传承创新不懈努力,为咨政育人和法治昌明作出贡献,使中国特色法学学科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为世界法治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