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会议资讯 > 会议动态 > 文章详情
第二十六届(202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举办 聚焦 “中国资本市场:新理念、新生态、新格局”
2022-01-11 作者:财政金融学院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1月8日,第二十六届(202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重阳金融研究院、《应用经济学评论》编辑部特别支持。论坛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新理念、新生态、新格局”。中央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以及业界嘉宾和媒体记者与会。

       开幕式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作开幕致辞,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守法致欢迎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球作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主持开幕式与主题报告环节。

       刘伟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学术品牌之一,26年来坚持将学科优势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把学术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致力于推动金融和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创新,服务于金融监管政策制定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本次论坛聚焦“新理念、新生态、新格局”,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出发,面向双循环新发展战略,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新理念、新生态、新格局。刘伟表示,希望学校资本市场理论研究成为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研究机构、金融实业机构开展相关工作重要参考,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侯守法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立足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有效服务实体,引领经济转型升级,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相继落地,正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栉风沐雨铸辉煌,百尺竿头再攀登”,我们需携手并肩,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迈向历史新阶段。

       开幕致辞后,吴晓球发布主题报告《中国资本市场:从历史走向未来——关于“第三种模式”的分析》。他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探索”“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知识”“中国资本市场新探索:第三种模式”三方面出发对报告进行了阐释。围绕中国资本市场新探索的第三种模式,吴晓球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中国金融体系要调整,要顺应客观规律,重视顶层设计,服务实体企业和科技创新,未来会是市场与银行“双峰”主导型金融体系;二是促进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融合,充分考虑本土性因素,减少两种法系制度之间的矛盾和排斥;三是推进以透明度为核心的法治建设,实现“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从市场、监管、投资者保护等多层面开展建设。

       庄毓敏在主持时表示,每一届论坛都凝聚了大量关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专家、学者和业内朋友的智慧,浓缩了历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实践与发展的思考。她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既吸收了发达资本市场规范理论和发展经验,又融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基础与现实需要,实现大陆法系架构下与英美法系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始终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联系,服务科技创新、实体企业,既体现了政府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又形成了一条有别于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的第三种模式。

       随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分别作主旨演讲。此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

       宁吉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从有关统计数据出发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六个特点:一是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标志着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二是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三是四大宏观指标显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五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并举,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六是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焦津洪从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表示,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建成,科学完备的法律制度是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基础。资本市场违法违规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体制机制正加速健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市、依法监管,要让市场参与各方对市场的制度规则有稳定的预期,让广大投资者对公正的监管执法有信心。

       徐明表示,北交所、新三板将坚持一体发展,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拥有不同发展需求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各个市场层次当中找准位置,顺畅、高效、递进发展。他表示,北交所融资并购交易等各个方面功能要强,发展龙头撬动和反哺作用。创新层、基础层要做细、做活,兼顾北交所上市预备队、企业规范训练营、市场生态稳定器等多元角色定位,持续平衡企业挂牌成本收益,要以注册制改革为切入,不断完善挂牌、分层、上市等制度,促进形成内部一以贯之、预期性强的准入体制。

       王文在主持中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是学术界最有持久力、历史感的论坛之一,将为中国资本市场繁荣发展,引领资本市场前沿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围绕“中国资本市场:新理念、新生态、新格局”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研讨。吴晓球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朱丹联合主持该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参与研讨。

       王国刚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法治”,讲法治从监管部门做起。刘纪鹏表示,资本市场是投资者、融资者并重,尤其要考虑投资者的市场。林义相认为,借助新措施使资本市场发展更好是有希望的。胡俞越表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有助于化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压力。贺强指出要保护投资者利益,特别是保护中小散户投资者利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何青,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应展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谭松涛参与研讨。

       万喆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已有长足进步,但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仍面临定挑战,未来我们的思路需要持续进行新的转变。田轩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进步的空间很大,在制度方面,要力图建规则、不干预、零容忍。何青表示,北交所的建立对于中国法治和交易所建设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应展宇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提出了新要求。谭松涛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需肯定优势并且直面问题,才能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常清、中国人民大学营商环境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叶林、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主持人姚振山作现场点评。

       常清肯定了报告提出的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三种模式,并提出了结合中国实际开展繁荣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叶林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要在发展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发展。姚振山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就要探求中国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总结发言中表示,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在复杂的环境中求新、求变,现在我们面对的是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继续为中国资本市场鼓劲加油。

       据悉,本次论坛发布的报告已编撰成书出版,书名为《中国资本市场:第三种模式》,图书由吴晓球团队编著,系统论述了中国正在形成的有别于传统的市场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中国资本市场第三种模式。

087821cf3b3526d7d2fb66a86c52eb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