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举办2021年指导委员会视频工作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出席并作工作总结报告。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副校长拉斐尔·马尔凯蒂(Raffaele Marchetti)、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国际事务副校长伊万·普罗斯塔科夫(Ivan Prostakov)、巴西FGV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塞尔索·卡斯特罗(Celso Castro)、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国际处处长罗伯特·科兹(Robert Kotzé)、挪威商学院国际关系特别顾问菲特·范·迪克(Feite Van Dijk)、土耳其科奇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莱米·巴若(Lemi Baruh)、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宪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乔瓦尼·皮西里(Giovanni Piccirilli)等出席会议。会议回顾并总结了联盟2020-2021年工作,审议《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章程(草案)》,并讨论联盟2022年工作计划和未来发展。
杜鹏代表联盟中方秘书处简要介绍了联盟2020-2021年度工作开展情况。他表示,联盟积极加强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运营架构和制度保障体系;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适应时代发展的未来全球领袖,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人才培养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为提升人文社会科学高校在全球的整体影响力与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塑造更为公正的全球学科评价体系;举办多场系列国际论坛,广邀盟校学者参与,搭建盟校间常态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他表示,联盟过去取得的成绩与成员高校的支持密不可分,希望未来联盟事业再创辉煌,进一步推动世界范围内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繁荣发展。
拉斐尔·马尔凯蒂代表外方秘书处讲话。他表示,过去一年,联盟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开展交流,签署多项学术合作协议,开展各类合作项目。他表示,各高校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丰富渠道和多种资源使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获得更多认可,实现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未来更好发展。
会议讨论审议《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章程(草案)》。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作简要报告,他围绕联盟积极参与全球讨论、塑造更为公正的世界学科评价体系提出了工作设想。与会代表就相关工作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初步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时延安报告联盟2022年工作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和意大利路易斯大学于2019年11月4日共同发起成立全球首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ies Network,简称SSUN)。该联盟是由全球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自愿组成的。目前有23家成员单位,包括德国慕尼黑大学、意大利路易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墨西哥学院等14所正式成员单位和9家观察员单位。
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是全球首个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合作领域的大学联盟,是对已有世界大学联盟的重要补充。联盟致力于整合全球优质人文社会科学资源,塑造更为公平的学科评价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政策影响力,为解决全球问题、培养未来全球领导者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