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动态 > 文章详情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科创建40周年庆典暨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举办
2021-11-16 作者:佚名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11月6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科创建40周年庆典暨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王红玲,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戴则健等出席此次庆典。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正学主持此次活动。

  此次学科庆典暨颁奖典礼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兄弟高校代表,校友代表,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兄弟院系代表,学院老领导、教师、职工和学生代表通过线下参加和收看直播关注此次活动。

  尤政代表学校对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对支持和关心华中大经济学科的各级组织、领导和朋友表示感谢,对获奖者表示祝贺。他指出,40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科在张培刚、林少宫等老一代学术大师的引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成果丰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他期待,经济学院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深入学习和领会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出更大贡献,实现更大发展。

  喻立平代表湖北省社科联对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和获奖者表示祝贺。他期待经济学院今后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能够持续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和湖北省重大的经济发展规划,以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和政策咨询建议,为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撑;也期待经济学院为中国经济学的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巴曙松在致辞中指出,得益于张培刚和林少宫等老一辈学术大师的中国立场和世界视野,华中大经济学科在短短四十年间实现突破式发展。在青年奖评选中,基金会也非常重视青年学者立足国际视角、结合中国重大问题所展开的创新研究。他期望新一代的经济学人与全球学术界密切互动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学界成为世界经济学研究群体中的重要探索者创新者群体。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徐长生宣读颁奖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瑞明、复旦大学教授刘志阔、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邵帅获得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

微信截图_20211116105106

  与会领导、嘉宾为获奖学者颁奖,三位青年学者发表获奖感言。

  张建华以《四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再谱华章》为题发言。他回顾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并指出,学院将把经济学科发展和国家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早日推动学科尽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华中大应有的贡献。

  典礼上,兄弟单位代表、校友代表致贺词。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对此次庆典和颁奖典礼表示祝贺。他认为,四十年来在张培刚先生等一批学术大师的带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华中科技大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重阵。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表示,华中大经济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注重问题导向,坚持坚持基于实践的理论研究,创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对整个中国经济学科和经济学的发展非常重要的贡献。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表示,期待与华中大经济学院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打造发展经济学的华中学派。81级硕士研究生校友、华中科技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黄少明深情地回忆了华中大经济学科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并期待经济学院未来再创佳绩。82级硕士研究生校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校长讲座教授艾春荣认为华中大经济学科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两位大师的引领,也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他期待经济学院在今后培养出更多中国顶尖的经济学学者,助力中国经济发展。2001级本科校友、蒙古国原财政部副部长、现蒙古国大呼拉尔议员布勒根图雅(布娜)回忆在华中大经济学院的求学经历,也回顾了过往和华中大成功展开的中蒙合作。她表示将继续保持和经济学院的联系,成为中蒙两国的合作的桥梁。2004级本科生校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程琛祝愿学院能够越办越好,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优秀的学术人才,为中国经济做出一定贡献。

  随后举行了碳中和、数字经济、共同富裕三个研究平台的揭幕仪式,和经济学院校友捐赠仪式。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科创建40周年巡礼》宣传片。

  此次庆典同期,还举办了“后小康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与学科发展”圆桌论坛,林少宫纪念讲座及分别围绕碳中和、数字经济、共同富裕三个主题的平行论坛,来自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汇报和研讨。历届校友代表参加了“桃李天下情系喻园”经济学院校友教师座谈会、“投资与成长”论坛。

  “后小康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德勇教授、副院长欧阳红兵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李实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路径选择》为演讲题目,阐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和路径。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姚树洁以《后小康时代我国新发展格局》为题,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展望了建国100周年的后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教授以《创新驱动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发现假说与检验》为题,提出了工业化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典型事实。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邵帅教授围绕“资源产业依赖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分析了资源型经济的困境、新挑战和转型发展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瑞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困局及其破解—一个双重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的演讲,他通过总结改革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特征阐述了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事实及现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CCES)刘志阔副教授的汇报主题为“税制改革、营商环境与市场活力:兼论改革协同作用”,他从“以减税为特征的政策效果如何”、“政策效果取决于营商环境”和“大规模减税的财政风险”进行了汇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教授做了题为“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报告,并发现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的演讲主题为“进口竞争与企业污染排放”。李老师围绕这个主题汇报了论文《进口竞争会促使中国企业更加环保吗?——以SO2的产出和排放为例》。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孔东民教授以“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企业污染排放”为主题,汇报了学术论文《Fiscal squeeze blinds governments’eyes: China’s agricultural tax reform andfirms’ pollution emission》。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校长齐鹰飞的演讲题目为《中国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溢出》,他通过实证检验,最终发现创新网络中企业间的知识溢出显著促进了企业产出的提高。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以《竞争中性原则:形成与趋势》为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从竞争中性原则的国际法架构可以看出:从发展趋势看,竞争中性规则将会逐步填补国有企业国际规范的空白,并成为广泛关注并遵循的国有企业新规则。

  “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与学科发展”圆桌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经济系主任钱雪松教授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艾春荣,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兼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书记、院长刘守英,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义中,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孟楠,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根福,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丁一兵,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郭爱君,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曹廷求,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赵文哲,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褚晓飞,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院长傅元海,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成,海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世杰,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魏龙,西北大学副校长吴振磊,湖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科研处长肖六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地,湖北经济学院党委常委、金融学院院长许传华,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杨树旺,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郑云,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教授张跃平分别围绕数字经济对经济学教育和学科发展的影响、中国经济学教育体系、评价体系和不同大学经济学科的差异化发展、新时代经济学研究范式和评价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碳中和专题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德勇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段宏波,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刘呈庆,佳华科技集团董事长李玮,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沈满洪,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孙雅,三藏科技公司董事童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王班班,湖北省发改委环资处副处长王晓峻,名古屋大学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薛进军,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杨晴,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张杲,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等专家学者围绕“碳中和”进行汇报,为实现双碳目标积极建言献策。

  数字经济专题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陈斌教授主持。众邦银行行长程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蔡跃洲,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董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民建湖北省委副主委、湖北省政协常委韩民春,格利食品网创始人、总裁李军棉,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三希,暨南大学法学教授、《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立法咨询团队牵头人刘文静,山东大学教授、《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曲创,中国建设银行湖北分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秦仁斌,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顾问吴绪亮,中山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谢康等专家学者聚焦数字经济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治理与平台发展,并展开汇报。

  共同富裕专题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国贸系主任范红忠教授主持。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院长、教授李谷成,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TransportPolicy副主编李志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田彬彬,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陶秀丽,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武文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叶初升,武汉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姚莲芳,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姚树洁,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方齐云教授、彭代彦教授、汪小勤教授、王健副教授、杨进副教授、陈茜老师、段堃老师、马诗卉老师分别围绕“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三农问题、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等主题进行汇报和讨论。

  11月7日上午,林少宫纪念讲座在经济学院报告厅举行,主讲嘉宾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艾春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助理教授陈齐辉。此次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欧阳红兵主持。艾春荣教授的演讲以“Econometric Learning”为主题,介绍了机器学习在微观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大数据的出现使得“数据驱动模型”成为未来计量研究的一种方法。陈齐辉助理教授将机器学习应用到金融学研究中,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Semiparametric Conditional Factor Models: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