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日暨期刊评价主任委员年会在京举行,会议主题为“期刊评价与期刊繁荣发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咨询委主任委员、全球智库评价咨询委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出席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社科处负责人、科研机构学科与期刊专家分享了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期刊评价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未来发展。
张江就期刊评价与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创新方面提出四点要求:一要深刻认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重大意义;二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三要彰显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鲜明特色,增强评价的权威性和可行性,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四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评价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建立懂学科和评价的学术评价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以下简称“评价院”)党委书记、院长荆林波介绍了评价院的发展历程、机构人员情况、主线工作,重点介绍了评价院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关统计工作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他表示,评价院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评价标准和学术评价体系,在学术与期刊评价中做了很多创新性工作。
评价院期刊与评价研究室主任苏金燕代表评价院与上海市法学会联合课题组向大会作了中文期刊英文摘要评测专题报告,分析了中文期刊英文长摘要测评的项目背景、样本方法、评测结果和问题建议。
北方民族大学校长李俊杰介绍了北方民族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建设发展历程,并就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的成就和期刊评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释。
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就文博考古类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很多冷门学科和不是很热门的研究议题产出的成果虽然很优秀,但被引用情况却不理想,评价时应充分考虑这种情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邢丽认为,期刊评价体系和标准建设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期刊评价引导促进财政类期刊发展和学术创新。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高年围绕“期刊评价的‘破’与‘立’”,分享了对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建构探索的见解。他认为,应该发挥学术期刊的引领作用,在“破”的同时,建构中国特色科研评价体系。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卿分享了其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生态建设的思考。他认为,学术评价生态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要发挥科研投入者、组织者、评价者多元利益方的主体性,发挥同行专家的作用,合理运用评价结果。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黄水清、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李石勇、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段江飞分别以“学科与期刊评价实践中的几点体会”“高校科研评价共同体建设的思考”“评审评价与学术共同体建设:清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相关工作的汇报与思考”为题发言。
据悉,第五届社科评价日论坛将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李俊杰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昌昌在线上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会场分别设在会议主办方评价院和协办方北方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