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首届舆论安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主办,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智慧警务学院、网络舆情治理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情报杂志》编辑部、《现代情报》编辑部、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支持。本届研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聚焦“防范舆论安全风险、构建和谐舆论生态”主题,重点探讨舆论安全理论建构和风险防范。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副校长吴立志出席会议并致辞。
吴立志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主旨体现服务国家舆论安全大局和公安新闻舆情工作,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凝聚多方智慧,培育担当国家使命、彰显公安特色的学术平台,通过创新性、前瞻性、建设性的研讨成果,助推舆论安全研究实现高质量、科学化、深层次发展。
研讨会注重学科交叉、跨界融合,邀请了传播学、管理学、政治学、国家安全学、情报学、公安学等领域的代表性专家学者围绕舆论安全的理论建设、实践案例、技术支撑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在上午的交流研讨中,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针对舆论、舆情、意识形态及其安全展开理论思辨,并对其间关系进行考察。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夏诚华教授指出,正确引导、妥善应对互联网舆情,对于取得抗击新冠疫情和社会建设新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市舆情研究中心主任王来华研究员探究了舆情与民生、民主、国家和社会治理、协商民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舆情现象及研究范畴的积极意义。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李文良教授提出国家安全问题“不是源生的而是衍生的”,这一内在逻辑是探讨和研究各领域国家安全包括舆论安全在内的一把钥匙。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探讨了公共事件传播演变为社会危机、执政危机,即伯里克利危机的折点及其测量。南开大学战略发展部副部长王芳教授分析探讨了网络社会治理的理论进路、实践发展、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下午的交流研讨中,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淑华教授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剖析以“涝疫结合”为代表的戏谑式表达,分析灾情舆论的网络流行机制。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于家琦研究员探讨了中国特色舆情思想、话语、规律、政策、风险及应对等舆情研究体系。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事信息与网络舆论系副主任刘轶教授分析了美国政治战的概念源起与演进。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王若珺教授指出涉警舆情是国家舆论安全的重要组成,新时代的涉警舆情工作必须致力于维护国家舆论安全。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丁晓蔚副教授探讨借助区块链技术防控和治理网络谣言的路径。清博智能高级副总裁黄丽媛博士介绍了当前舆情服务的新要求新诉求。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华教授通过远程会议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分化深化及其给舆情治理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提出应对风险挑战的原则和策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智慧警务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兰月新副教授通过研究舆论安全量化机理,全面解析舆论安全风险。
来自公安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媒体和企业代表约100人,通过现场会议和网络视频相融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次会议取得了多方面的研讨成果,为我国舆论安全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智力支撑,为健全完善“情报、指挥、勤务、舆情”一体化警务运行机制提供了思想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