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西关系史上重要通道的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演进中有着重要意义。至迟在汉武帝时期,中原汉人就陆续入迁河西走廊,形成了诸多稳定的汉人社区。后更有百年河西儒学的昌盛阶段,奠定了隋唐时期文化繁盛的基础,宋元时期的多民族交融,乃至明清时期大量屯堡移民的入迁,河西走廊上望族相连,汉人社区始终不断繁衍发展,在历史演进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此,吾辈在成功举办“通道与社会•2020年首届河西走廊论坛”的基础上,延续学术研究愿景,召集发起“通道与汉人社会•2021年第二届河西走廊论坛”,诚期各方志士围绕河西走廊之汉人社会的形成发展史、重要事件、迁移、驻防与屯堡、人物、文学、民俗、仪式、与他域人群的连接、地方社会以及其他议题进行调查研究,成文抒见,会于嘉峪关共襄盛举。论坛基本情况如下:
一、论坛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1年10月23-24日(22日报到,23日论坛,24日实地考察)
地点: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宾馆(嘉峪关市新华北路1号,电话0937-6226983)
二、研讨会主题
1.各时期河西走廊汉人社区的形成与发展
2.河西走廊汉人社会的地方社会特质
3.河西走廊汉人社会与其他地域汉人社会的连接
4.河西走廊的汉人迁移
5.河西走廊汉人社会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6.河西走廊上的驻防与屯堡
7.河西走廊上汉人社会中的民间信仰与仪式
8.走廊理论的建构与河西走廊汉人社会研究
9.其他与河西走廊汉人社会相关的议题
三、论文与参会要求
1.提交的论文须符合本届论坛主题;
2.参会者加入河西走廊论坛qq群(按群号1033271771或扫本召集书后的二维码进群),从群文件中下载参会人员信息表,填好信息后于2021年8月30日前发到河西走廊论坛专用邮箱;
3.请在2021年9月15日前将参会论文全文发到论坛专用邮箱,主办方将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筛选,之后向入选论文作者发送正式邀请函。如2021年9月30日前未收到邀请函,则视为未入选论坛。
4.论文格式与规范请以《民族研究》上的论文要求为准;
5.河西走廊论坛专用邮箱hxzllt@163.com。
四、论坛形式
1.论坛根据论文情况分场次进行,不设分论坛、小组论坛;
2.论坛开幕式邀请3-5位专家做主旨报告,之后分若干场次进行,每场次请3-5位报告人做报告,没有做报告的,以论文集形式交流研究内容;
3.本次论坛人数控制在60人以内。
五、费用承担
论坛主办方承担会议期间会务、食宿、材料费用,其他费用自理。
六、联合举办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七、联系方式
1.论坛召集人:关丙胜 赵利生 马忠才 张科
2.论坛秘书: 武媛媛(14797338639)、李飞(15276524351)
八、论坛qq群号与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