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马克思的多学科知识结构,以及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理想追求,使其理论建构具有整体性和跨学科特点,并以能否解释并解决现实问题、导向美好社会目标为致力方向。由于时代主题和地域条件不同,解释者学科背景和政治诉求有异,马克思主义解释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重维度。理论解释是否合理有效,能否成为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这与理论解释能否号准时代脉搏和社会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指引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及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的切身利益、能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心声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解释的科学研究,汇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解释的多维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力结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中山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拟于2020年11月14-15日举办“马克思主义解释与社会变迁”第二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诚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贡献佳品杰作,汇聚南国,共襄盛举。
一、会议核心议题:
本届研讨会的核心议题为:“马克思主义的多维解释与社会变迁”。
二、征文的选题范围:
1.多学科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解释与社会变迁。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解释与社会变迁。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与社会变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解释与社会变迁。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解释与社会变迁。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解释与社会变迁。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解释与社会变迁。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建构与社会变迁。
2.马克思主义解释学中国化的诸种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关系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关系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研究。
马克思义中国化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文明建设关系问题研究。
3.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世界格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
4.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其他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文本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整体性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创新问题研究。
5.马克思主义流派及相关问题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的流派论争。
西学东渐与中国政治社会文化转型研究。
三、参会须知:
1.会议时间:2020年11月13日报到,14-15日开会,15日下午离会。
2.会议地点:广州。
3.会议论文及提交时间:请于2020年11月1日前将论文提交至zhangdd9@mail.sysu.edu.cn,并注明“第二届马克思主义解释与社会变迁”研讨会论文。论文篇幅以8千字左右为宜。如果论文入选,会议将于11月5日发出会议正式邀请函。
4.会议费用:本次会议不收会议费,会议期间的住宿费由主办方承担,往返交通费自理。
5.会议联系人:张东丹,电话:020-84114924,13535489575,邮箱:zhangdd9@mail.sysu.edu.cn;谭群玉,电话:020-84114923,13650734366,邮箱: 1721959213@qq.com。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
2020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