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刊发的是一位教师的“困惑”,也是一位长期致力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者以真挚之情在坦陈自己的实践智慧,更是一位著名学者透过师生关系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知。本文虽然是*一篇针对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毕业生的演讲稿,但其内容完全可以迁移到类似...[详细]
形塑新时期教师伦理的必要性决定于当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其可能性则在于美德的养成和规范的完善。在现代性语境下,交换的普遍化、交往的广泛性、利益的多样化、冲突的持续性,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和更加全面的德性结...[详细]
现代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主体间关系,不是主客体关系和双主体关系。形成师生主体间关系既是为了师生平等,也是为了提高师生的主体性。在师生主体间关系中,教师必须担负起认真教育教学和严格管教学生主体的主导主体责任。学生、家长和全社会都要理解教师的重...[详细]
杜威经验哲学提示了基于经验改造促进个体道德成长、实现社会道德改进与个体品德提升良性循环的经验德育思路。经验德育论以经验概念为基础建构德育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学习源起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德育应该起于经验,经由经验,促使个体生活经验越来越符合...[详细]
群众素养的匮乏限制了民主制度的作用。基于这个认识,杜威和阿伦特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群众教育模型,以防范在民主社会出现重大危机。其中,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来塑造“公众”,把“伟大社会”转变为“伟大共同体”,以此来避免民意完全被操弄的危险状况。阿伦...[详细]
当杜威于1919年抵达中国的时候,在他的哲学立场和儒家传统之间进行公正平等对话的时机尚未成熟。彼时,杜威声名鹊起,而儒家传统却急剧衰落。杜威受到了当时领军学者的热烈欢迎,而同时“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正流行。与过去不同,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