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

  • 道德教育研究

    • (马寅卯)·“道德价值”与“道德运气”

      “道德价值”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道德运气”论者试图通过对康德道德价值概念的批评从根本上瓦解康德的伦理学。本文试图表明康德的“道德价值”概念具有多重意蕴,它不仅关乎动机和准则,也关乎努力、付出和道德勇气;“道德运气”问题不构成对康德...[详细]

    • (辛治洋)·从道德态度到道德能力——兼论道德教育实践的改进路径

      执着于“道德态度”的道德教育只能浮于学生生活的浅表,无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道德难题的能力。道德能力是链接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学生践行价值观的基础和关键,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载体。来自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分...[详细]

    • (卢俊豪)·共同体感与道德赋能——论共同善的情感基础与实践机制

      共同善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公共与私人、共同体与自我之间的冲突常常会导致现实中面对“共同善”时难以回避的道德两难困境。对共同体与个人何者优先的不同回答,会导致对“共同善”概念的不同理解。若把共同善建基于个体自我关切的互惠互利,则容易...[详细]

    • (曹刚)·何以载德公民道德的实践载体

      新时代公民道德不应该只是写在文件中或挂在口头上的口号,它需要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们的 道德实践,其中道德的实践载体自然必不可少,而选择何种实践载体就是公民道德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我 们认为,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按照社会对个人行为...[详细]

    • (郁有凯)·图像时代德育的话语修辞策略

      图像时代的德育根据不同功能体现出三种不同价值倾向的话语修辞观念,即“劝服性”观念“认同性”观念和“生存性”观念。“劝服性”观念聚焦劝服性话语的生产,旨在通过劝服性策略的探索,实现图像化德育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灌输,表现为时间策略、空间策略...[详细]

    • (晏辉)·现代性语境下道德哲学视域中的教师伦理

      教师是面向人的灵魂的职业,是最值得尊敬和敬畏的职业。敬畏感和神圣感是教师的情感基础,令受教育者知识得以丰富、德性得以提升是教师的理念基础,理论理性、创制理性和实践理性是教师的行动基础。教师除了具备常人拥有的基本德性之外,还必须拥有为教师...[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