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美两国公众的世界观念与国家印象研究报告(2017—2018)》成果发布暨寰球民意与战略传播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报告由《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7—2018)》《美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7—2018)》和《中美公众文化交流与国家印象调查报告(2017—2018)》三篇子报告组成,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和人民智库联合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孙墨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发布报告,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刘久明主持成果发布环节。
在学者研讨阶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处长程义峰,《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编辑部主任郑韶武,湖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陈航,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讲席教授周树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姚曦,上海交通大学一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薛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杨魁,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毓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钟新,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毕研韬,武汉体育学院学科建设与“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主任万晓红等先后发言。与会学者充分肯定了报告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并对今后公众民意调查建言献策。
《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7—2018)》:
中国公众国际视野愈发开阔
伴随国家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中国正加快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互动,并重新调整自身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秩序中的定位。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随着“中国方案”在国际舞台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中国自身对世界观念认知的变化,内部对外传播策略如何调整,以及全球国家如何正确认识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无疑成为亟待回应的时代问题。
报告涵盖六个维度的内容:通过调查受访者的大国观,评估中国公众对世界大国的认知;围绕不同案例描述受访者的国际事务观,呈现中国公众对国际热点议题的看法。与此同时,针对受访者表达的国家认同和生活感受,总结公民自我意识中的国家认同观念。
报告表明,中国公众正具备愈来愈开阔的国际视野,表现出对各类国际事务议题的关注。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在全球政治经济变动的环境下,中国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所面临问题的严峻性。基于调查数据,报告建议,应建立国家传播战略的文化优势和内容优势,在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强化国家认同;注意国家认知和生活认知之间的落差,关注不同社会人群存在的差异;围绕以公众为中心的参与模式,谨慎处理对外关系各项矛盾;推动全面多样的国际报道体系,打造更为开放的国际话语空间;持续推动多边与双边对话合作,建构长期互动对外传播机制。
《美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7—2018)》:
美国公众并未将中国视作威胁和对手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巨大,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于世界形势和发展的理解。报告试图呈现美国普通公众的世界观念,回答美国人如何看待世界,美国人对于世界各主要国家呈现出怎样的态度和认知,从而讨论美国公众对当前世界格局和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公众依然认可本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但同时也承认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世界影响力和强大实力,近五成受访者将中国排在世界大国的第二位。
数据显示,美国公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依然不够。只有不足四成(36.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中国,另外则有近一成(9.8%)的受访者几乎对中国情况一无所知。
总之,报告以中美两国关系为基础,通过勾勒美国公众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知判断以及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态度与观点,试图还原美国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基本看法,以期为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传播建言献策。
《中美公众文化交流与国家印象调查报告(2017—2018)》:
中国公众对外部世界持有更多兴趣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以来,中美关系在各领域取得了广泛合作成果,两国公众的社会交往不断深入,形成了紧密热络的文化交流纽带。
相较而言,如过往观察者提醒:“比起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美国人更缺乏对中国的了解”,尽管当前美国社会开始透过更多渠道关注、接触中国,甚至“充分意识到中国的崛起”事实,但大多数美国人对美中关系仍然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在此背景下,了解现阶段中美两国公众关于对方国家的社会认知与态度,掌握两国公众跨文化接触的基本现实面貌,对我们正确评估中美两国关系民意、引导合理对外传播路径以及进一步加深两国交往的社会信任,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报告试图展现两国普通公众对于对方国家的信息接触状态及其认知感受,促进理解两国民意关于中美双边关系的现实态度与趋势判断,以期为协助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经验依据。本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中美公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国家印象:其一是新闻媒体接触,描绘中美公众从不同媒体来源了解两国以及对这些新闻信息的评估;其二是文化交流情况,包含中美公众之间相互感兴趣、了解彼此、收看对方国家影视节目以及透过社会生活中不同渠道接触对方国家文化的程度;其三是关于中美的国家印象,既涉及对两国政治、外交、经济、科技、军事和现阶段主要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看法,同时也涉及人们对彼此国家的整体印象以及自我感受的社会信任感、国民自豪感和生活满意度;其四,聚焦中美公众对当前国际关系的动态认知,呈现两国民意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调查发现,相较美国公众,中国受访者对美国表现出更多的兴趣,两国公众对彼此国家的信息认知存在一定落差。 数据显示,58.3%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国家是现代化强国,但只有22.9%的美国受访者持同样观点。
在新的传播语境下,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众认识美国最主要的新闻来源之一。美国方面,电视仍然是人们了解关于中国方面信息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渠道。较之美国公众,中国公众整体上更为满意本国媒体关于对方国家的报道。
中国受访者认为自己更了解美国,而有一成的美国人几乎对中国的情况一无所知。总体上,相比于美国社会,中国公众对外部世界持有更多兴趣。美国影视节目对中国受众群体具有更大影响,中国受访者收看美国节目的机会显著高于美国受访者收看中国节目的机会。
报告建议,提升传播能力,需要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以“中国故事”传递文化共性,增进中美公众认知互信;创新对外传播手段,通过“借船出海”实现传播目标。
总体而言,《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7—2018)》《美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报告(2017—2018)》从中美公众双方的大国观、美/中国观、邻国/亚洲观、欧洲观、国际事务观和国家认同观来描绘当代中美社会的世界观念图景。《中美公众文化交流与国家印象调查报告(2017—2018)》则展现了两国普通公众关于对方国家的信息接触及其国家形象的认知,对于促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加深对中美双边关系及世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判断,为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心理依据。
据悉,本次报告内容源于“2017~2018年中美公众世界观念调查”数据。该调查是我国首个针对中美两国公众同步实施、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大型民意调研,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独立进行。自2014年以来,该研究院已连续完成四轮中国及中美两国公众世界观念的系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