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在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排名中,上榜的中国大陆院校有所增多。清华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专业首次进入QS学科排名前30,且位列排名榜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继续保持前50名态势,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紧随其后。大陆高校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排名变化引发笔者好奇,这些高校的国际排名与国内排名有何异同?排名变化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粗略比较2019年QS大学专业排名与2019年教育部第四轮政治学专业学科评估结果报告来一探其中究竟。
两种排名的特点
尽管作为一种商业化运营的排名体系,QS排名存在主观性评分权重过高(占比超过50%)等问题,但由于其排名提供评分标准和详细评分结果等特点,QS排名仍然可以视作评价大学学科水平的参考依据。考虑到变量控制因素,QS国内外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专业排名具体名次可能有所偏差,如果只是对比国内高校的排名变化,则可以相对控制住QS主观性评价对于中国大陆学校的干扰。基于这一逻辑,本文研究重点不在具体名次和与外国院校名次差距,而是强调通过参照国内发布的权威专业排名探究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状况。
就相同点来看,首先,QS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排名与教育部第四轮政治学专业学科评估都将评价限定在政治学大类(包含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专业)的范围内,这种分类方式更加侧重强调分析高校这一专业的综合实力,而非仅仅强调其政治学大类下的某一子科目特色。其次,两大排名都采用了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其中QS排名综合运用了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全球雇主评价、单位教职的论文引用比例、教师/学生比例、国际学生比例和国际教师比例等6项指标进行分析。而教育部则在《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中强调“克服纯客观评价缺陷,坚持主观与客观、国内与国外、规模与质量相结合的学术论文评价方式”,两种排名体系思路总体上十分相似。
再来看看不同方面,首先,QS在科研评价方面更加强调高校教职工的论文引用率(Citations per faculty),而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体系则强调论文和教材的发表数量。其次,QS排名更加强调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比如国际学生比例等,其所占比重高达20%,而教育部评估体系则可能更加倾向其本土贡献,国际化水平并不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结合上述分析,QS的排名可能更加注重教师论文在学术界的实际使用程度和影响力,并且QS排名较高学校专业也有可能具备不同程度的国际化课程设置和管理水平。
排名所反映的问题
上述评价标准的异同对于最终评比结果也会产生影响。通过对比进入2019年QS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专业排名中的大陆高校和第四轮政治学教学评估结果中的学校,我们不难发现上榜学校分为三种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是大陆学校政治
学与国际关系专业在两大评估结果中表现基本一致,这体现了两大排名体系的共性,两种排名都看重高校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专业的综合性水平和长期以来所建立的良好学术声誉,其代表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些大学拥有深厚的政治学专业底蕴和较大的办学规模,其常年积累的学术和雇主声誉也是这些院校长期占据榜首的重要依据,随着双一流计划下资源流入和再优化配置,可以预见这些高校未来仍能保持自身优势。
相比之下,第二类和第三类入围高校则反映了两种排名之间的差异性。其中第二类高校表现为其国内排名高于国际排名,这类高校的政治学专业往往在国内办学颇具规模,并且国内学术活动较为活跃,但是这些院校在国际排名中的名次却相对较低,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等政治学专业传统名校。除此之外,读者还能通过对比国内专业学科排名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第四轮政治学教学评估中排名前20的学校,除去上述第一类学校和人民大学4所学校之外,第四轮政治学教学评估名单中的其余16所学校无一可以进入QS排名前200的榜单。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其原因可能恰恰在于两个评价体系差异背后所体现的某些学科现象,这些院校往往国内发表颇丰,但是国际发表数量较低,其较低的论文引用率可能也与学术论文研究主体乃至论文质量不无关系。同时,这些高校的国际师生比例偏低以及某些高校过于单调的办学特色也有可能成为影响其国际排名的因素之一。
相比第二类高校,第三类高校则表现为其国外排名高于国内排名,这些高校通过不同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清华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专业在国内排名中处于第一梯队,考虑到其没有学院而只有系所的规模限制,首次跃居大陆榜首的重要动力可能来自其长期坚持的科学化道路,以及凭借其国外核心期刊发表数量以及高被引率方面的客观指标。相对国内榜单中的名次,尽管浙江大学可能未能参与最新一轮政治学专业评估,但是它和中山大学一道,近年来保持不断上升的学科势头,在其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研究平衡发展以及加强国际化水平这两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
左图:QS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专业排名 来源:QS排名官网数据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UNIVERSITY-SUBJECT-RANKINGS/2019/POLITICS
右图: 教育部第四轮政治学专业学科评估结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官网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KPGJG/
学科排名的目的不在于一较高下,而是在于找出存在的不足和指明学科发展方向,通过对比QS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专业排名和第四轮政治学教学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专业正在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无论赞同与否,被引率的提高和国际师生比例的上升可能正是国内学科专业化和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科想要实现进一步的超越和发展,应坚持开放的办学环境和创新的研究态度,这种压力将会倒逼我们以更加正确的心态参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迫使我们的思维和目光更加集中在国际前沿问题的探讨之上。不平衡和差异性的存在乃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同院校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专业还应结合自身特点,量体裁衣。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发展路径,坚持国际发表和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性可能还会不断上升。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