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 道德教育与心灵教育专题

    • (关俊棠)·灵修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在教学上的应用:心灵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二十一世纪以来,被闲置已久的灵性逐渐复苏,灵性修为也随之为人们所关注。灵修源于宗教的术语,于现代,灵修需要逐步向现代的心灵教育过渡。对此,在香港有许多关于心灵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而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同样也需要加强心灵教育,以改善整个民...[详细]

    • (龚立人)·故事性的教育——从华特·班雅明的《说故事的人》说起

      公民教育和心灵教育皆关乎身分。前者是政治身分,后者是个人身分。身分的形成跟故事(或叙事)分不开。虽然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对身分的形成有不同理解,但他们对故事的讨论走不出政治哲学的范畴,而忽略故事有其超越性层面,并介入日常生活,冲着当下。后...[详细]

    • (李海青 汪凤炎)·影响良心行为产生的四个因素:一项问卷研究

      本研究以包含三个两难故事的自编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对问卷调查所获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情境利害关系的大小、个体与求助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情境良心意蕴的大小、行为之后能否体验到奖或惩,是影响个体良心行为是否产生的四个重要因素。这表明,对同...[详细]

    • (吕丽艳)·发觉良心——论道德教育向心灵层面的回归

      对道德教育的理解总是跟随着对道德的理解。道德的概念经由义务论向目的论的演化,同时也取消掉了良心在道德中的存在;而对道德理性的错解,同时也忽略了人的位格性,导致道德理性绕开意志,而取消良心在个体内道德生成中的功用。而在传统的理解中,道德乃...[详细]

    • (余维武)·另一种“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从一种中国语境的视角谈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异化现象

      鲁洁先生在她的论文《边缘化 外在化 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中,系统、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性社会中教育与道德教育所产生的边缘化、外在化与知识化等异化与弊端。然而,只有从现代中国的语境出发,从分析现代中国道德教育机制入手,才能全面深入揭...[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