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概述蒙旗对额吉淖尔盐湖的管理和经营、运销湖盐路线,例举1914年乌珠穆沁右翼旗盐车在扎鲁特左翼旗的不幸遭遇,论文通过宏观概述和微观例举,展现1916年民国政府与蒙旗签订《收买蒙盐合同》之前蒙旗对额吉淖尔盐湖的管理和经营以及蒙古人运销湖盐的切...[详细]
据内蒙古档案馆蒙古文部和鄂尔多斯档案局的统计,清朝和民国时期的杭锦旗札萨克衙门的蒙古文历史档案多达9千多卷,10多万件。从其内容看,包含了该旗及伊克昭盟清朝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天文历法等内容,是研究清代和民国时...[详细]
古代蒙古人有一种有趣的习俗,即用被征服的民族、国家、地区之名或部族长官的名字来给他们的孩子起名。如,撒里答(回回)、锁郎哈(高丽)、唐兀歹(西夏人)、合申(河西)、忻都(印度)、囊加台(南宋)、蛮子台(南方人)、阿速台(阿速人)、斡罗思...[详细]
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大革命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一,开始得早。1966 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会议,即开始对乌兰夫进行批判,导致了内蒙古的全面动乱。其二,重大冤家错案多。捏造了“乌兰夫反党叛国集团”、“内蒙古二月逆流”、“新内人党”的三大冤案及其...[详细]
法式善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八旗蒙古文人,蒙古族汉文诗人、诗歌理论家。法式善的著作卷帙浩繁、门类众多,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主要介绍了法式善编撰的著作和用汉文创作的诗文集及其文学理论著作。[详细]
蒙古电影剧本是蒙古文学的一部分,本文以蒙古剧本《兰花滩》剧本为例,从美学角度观察,分析文中角色爱民布赫体现出的人性之审美范畴。从其《革命者》身份的人性之优美与《改革者》身份的人性之壮美进行探析。[详细]
尹湛纳希在其《青史演义》的纲要中谈论了创作《青史演义》原因的同时还阐述了清官僚统治阶级对蒙古实行的政策,孔学与释教的关系,民族关系,以及自己的生存观念,通过对蒙古民族的认识等阐明了对神、道的态度及观点,甚至体现出了民族启蒙的民主主义思想。[详细]
蒙古谚语里有句话叫《没有不成对的词也没有不拼缝的袍》,蒙古人民素来使用语言的魔力来创造蒙古语谚语的,蒙古人一开始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结合在一起使用 ,从而慢慢生成了现在的蒙古语谚语。蒙古语谚语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蒙古语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