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语义学派(MSS, The Moscow Semantic School)集成描写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积极有效的语言研究方法论原则。本文借鉴该理论方法对汉语动词语义范畴下的具体细义或语义模式展开实证性语义句法研究。文章一方面建立起汉语物性动词语义范畴化模式,并将其...[详细]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义素分析以语义元语言为基础,通过陈说、预设、情态框架、观察框架和动因等参数,对词汇语义进行多向位集成描写。本文以汉语心智义多义动词“想”为例,探讨如何借助莫斯科语义学派理论方法,对汉语多义动词进行分析、阐释,描写各义项之...[详细]
在批判继承前人语义特征研究基础上,俄罗斯语言学家Ю.Д. Апресян提出了“非常规语义特征”的概念。本文以状态性和正面性为例,对Ю.Д. Апресян相关研究进行了阐释,并尝试以汉语语料检验非常规语义特征在汉语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详细]
词典释义类别是莫斯科语义学派系统性词典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以词典释义类别理论为基础,论述不定向运动动词行事类和行为类两个词典释义类别在语义、句法上的共性和差异,借此为词典释义模式化和范畴化理论以及词典实践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详细]
俄语的Трудностей не встречается和Письма не послано两类句子中,不仅否定是句子的必有结构要素,而且句中的主体通常用第二格形式。这类句子中表示主体的名词的特点和动词的语义特点都与句子的结构语义有关。[详细]
俄语构词体系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前缀-尾缀组合,其意义丰富,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可构成大量的派生词。本文以до-…-ся为例,探讨до-…-ся类动词的语义特点、构词模式及句法结构,以期为其他类似前缀-尾缀组合的研究提供借鉴,对俄语教学有所启迪。[详细]
表态言语行为鲜少被研究,其系统内部的成员数量一直存疑,成员间的客观联系也各说不一。本文尝试从表态言语行为的深层语义结构入手,划分了三种促使表态言语行为产生的情况,将已知表态言语行为进行了归类,排除了富有争议的表态言语行为。在此基础上,以...[详细]
А.Ф.洛谢夫在俄国人文科学史上堪称一个传奇或神话,这不只因为他令人惊异的人生际遇和精神坚守,主要还在于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巨擘,在哲学、文化学、美学、神话学、语文学、符号学和数学哲学等诸多领域,洛谢夫都是成就卓著的一代宗师,他的诸多著...[详细]
父子冲突一向是西方文化中最典型、最突出的主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俄罗斯文学沿袭了“父与子”文化母题的原始形态,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普遍化的主题模式。巴别尔的艺术世界呈现为父辈的绝对权力和威严走向衰落和崩溃,子辈取代父辈登临历史舞台。巴别尔小...[详细]
俄罗斯作家阿纳托利•金的长篇小说《森林父亲》通过林木、流水和大地等自然意象,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俄罗斯乃至整个人类在二十世纪历经的苦难。小说中的自然意象带有作家的神话思维模式体现了宇宙的法则,既可以象征生命力,也可以变为与之对...[详细]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是我国目前历史最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俄语教学和研究中心。拥有从大学本科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自1941年在延安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至今,70多年来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