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董志勇:全民分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成果关键在于市场机制
2017-11-24 作者:董志勇 来源:北京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在构建和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兼顾经济总体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将是需要着力讨论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充分借鉴以往发展的经验,深刻意识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而要实现报告中提到的以上设想,关键在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借助完善的市场机制来进行要素和产出的分配,使得经济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好地被全民所享,这才是兼顾总体发展和个体福利的最有效手段。

  具体来说,十九大报告在如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中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球价值链已经深刻地融入到了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中。全球价值链是一种产品从设计环节到最终报废整个生命周期中,创造价值的全部活动组合。这种以产品为中心轴的跨国性生产组织活动,非常重视产品链上的增值环节,同时也很看重价值链中各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利益分配。一国在价值链上排位越高,希望获取的附加值越大,只有靠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来实现;提升本国核心企业的全球竞争力等于提升本国产业全球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刻不容缓。

  十九大报告还提到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近十年来,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GDP的70%,完成了6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解决了70%以上的新增就业,毫无疑问,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部分。市场活力来源于创业和创新,民营经济按照市场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效应。实践表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民营企业与自主创新的主体。民营经济进行自主创新具备三个相对的优势:首先,机制比较灵活,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抓住机遇;其次,自身能承担投资风险、开发风险,敢于承担失败;再次,民营企业能够以多种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既可以租用别人发明的技术,还可以采用参股的方式,合办企业来生产专利。这样的相对优势鼓励竞争,扩大就业。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利润会趋于合理。就业增长,也会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其次,民营经济的壮大,意味着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下降,政府滥用特权的机会减少,寻租的可能性降低。所有这些,都符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能够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使得广大民众共享经济发展的丰硕果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反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基础。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越快速地发展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我们就越接近上述目标的实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董志勇为北大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