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由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主办,云南大学承办的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2016年度工作会议于8月4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谋划发展,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力支撑。有关省(市)教育主管单位以及百余所主要高校的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根本要求、主要任务和政治保障,是一篇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5月18日,教育部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制定学习贯彻方案。5月25日,召开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座谈会,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并讲话。
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看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务必要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精神要义、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围绕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张东刚释文阐意、深入浅出进行了阐释。他从抓重点、抓方向、抓主体、抓改革、抓管理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
张东刚指出,要推动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首先应当抓方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抓重点,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着力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第三抓整体,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构建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战略;第四抓改革,突出改革关键环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综合改革;第五抓管理,补齐短板,落实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主体责任,推动科研管理现代化。张东刚希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抓好科研的同时,加强政治意识,确保科研发展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一手抓科学发展,一手抓管理引导。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是一位著名的学者,长期活跃于科研和管理工作岗位。他曾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聆听讲话,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关怀和期待,他有更加深切的感受。作为大会三位专题报告者之一,陈春声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查摆现状、剖析问题并提出真知灼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学者任重而道远。”陈春声直言。
陈春声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同时,要实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和概念走向世界,并成为与西方学术话语体系齐头并进的哲学社会科学主流体系。陈春声希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按照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的说法,这是“史无前例,意义重大。”赵建军从宏观与微观、面上与细处等阐释了《意见》的相关内容,并表示,国家争取年内使政策落地执行。同时,赵建军强调,权利与责任是并存的,高校要研究接得住、管得好的新办法。
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曾作为特邀学者代表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此次,作为会议东道主代表作大会专题报告,林文勋介绍了云南大学新型智库建设的经验。林文勋认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要注意四个维度:应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应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应以学术研究为根基、应以协同开放为创新途径。
在大会分组交流研讨和大会交流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分别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讲话,全面总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绩、经验,科学谋划下一阶段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会议的召开,将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与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