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学院副教授张全胜是一位从事马克思正义思想和中国当代社会正义思想研究的青年学者。多年来,张全胜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一直在为马克思社会正义思想和中国当代社会正义理论研究而不断努力。
哲学研究要注重解读原著
张全胜在政治哲学领域做出了成绩,尤其是关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研究,不过多年前这并不是他主要的研究领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张全胜开始跟随王心起教授在陕西省委党校哲学部围绕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做研究,正是这一时期的博览群书为他未来的哲学研究之路夯实了基础。张全胜说,“这里的老师特别注重对马克思原著的解读和深挖,为我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2008年,张全胜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师从段忠桥教授攻读哲学博士学位。这一时期,他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了政治哲学,开始真正地关注并探究“正义”等问题。在人大读书期间,他渐渐感觉到自己对政治哲学的了解还太少,于是到北京大学旁听,同时把视野扩展到国外。由于导师段忠桥教授特别注重对外文资料的挖掘,且拥有很多第一手资料,张全胜由此获得国外,尤其是英美学界对“正义”问题研究的最新动态,并以中外比较的视野展开研究。
张全胜把自己的研究重心定位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领军人物G. A.科恩的正义理论,在阅读了大量中文和外文资料后,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拯救平等——G. A.科恩对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批判》。此后他又将研究重心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正义理论过渡到马克思正义理论。
政治哲学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研究一直没有摆脱马克思与正义之间的矛盾,目前主要有三个学术流派,第一个学派认为马克思反对正义,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第二个学派认为马克思赞成正义,二者之间没有矛盾;最后一个学派认为马克思超越正义。”在张全胜看来,包含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中的正义理论,是马克思在现实层面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正义的意识形态性,而且体现了马克思正义观的根本性特质。
根据张全胜的研究,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曾多次谈到正义问题,并将之视为一种价值判断,即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对于什么是正义往往持有不同看法。张全胜告诉记者,在当前学界,美国学者麦卡锡等人从社会正义视角探讨马克思正义理论,跳出了“马克思与正义理论存在矛盾”的争论漩涡。他们的研究证明马克思是赞成正义的。张全胜想沿着麦卡锡等学者研究的轨迹,构建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
在这一过程中,张全胜愈发感觉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政治哲学的研究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研究也是如此。“政治哲学一个最主要的特质是理论联系实际,它既不是研究纯理论,也不是研究纯现实。政治哲学有两个触角,一个是注重深挖理论,一个是理论必须接近实际。”
研究中国当代社会正义
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问题的出现更加多面化,关于社会正义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张全胜说,自己目前的研究正在沿着古代的正义、现代的正义、马克思的正义路向,努力建构马克思的社会正义理论。他告诉记者,下一步打算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当代的社会正义问题。“关注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中国当下正义作指导,会把精力投入到研究中国当代的社会正义,为中国提供一个理论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