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2015-09-23 作者:陈世清 来源: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以人类整体的经济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称经济学不仅研究经济领域中牛顿力学层面的有序现象,而且研究经济领域中量子力学层面的无序现象。对称经济学的对象是有序与无序的对称、复杂与简单的对称、真善美的对称。对称经济学就是在有序与无序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建立起来的复杂系统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从深层本质到浅层本质、从本质到现象、从简单到复杂;经济认识的发展,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本质到深层本质、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在对称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规律即是层次性的又是历时性的;创造规律、全息规律、系统规律、统计规律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从宇观到宏观到微观、从高层到低层的各个层次起主导作用的规律。随着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去的低层次的规律逐步转化为现在的高层次的规律。经济社会作为宇宙这一复杂系统的结构,是五度空间的具体化。对称经济学体系逻辑的形式简单性与内容复杂性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使我们得以全方位地认识经济复杂系统的性质。对称经济学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所有经济现象。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统一。在政治经济学那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人性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物质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是对立的。在对称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人性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物质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是对称的。在对称经济学中,无论理论经济学还是实践经济学,都是宏观与微观的对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本来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全息体现了宏观经济学。只有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统一中,才能理解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真正以经济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人类经济认识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是对称经济学第一次提出以经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从而以资源优化再生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统一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仅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经验主义传统使他们没有规律这个概念,只有“趋势”、“序列”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经济的发展没有因果规律性,只有事件的先后顺序,经济学就是对此顺序进行描述,西方经济学经济模型的复杂性、各种模型之间的冲突性,源于对经济认识的非规律性。经济规律是事物的内在的、必然的、确定的、稳定的、普遍的、有序化的联系;经济本质是经济事物的最深层次的对称结构,决定事物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向及发展状态。本质决定规律,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把握经济客观规律、创建经济科学规律,实现人类予期的经济目的。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以经济的本质为自己的出发点。对称的思维方式要求经济学逻辑体系的出发点与经济的出发点相对称。经济的出发点是经济活动的本质,经济学逻辑体系的出发点应该是经济活动本质的抽象。经济活动的本质是客观本质,对经济活动本质的抽象是科学本质。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是对称的。经济的本质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结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的对称关系就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因此所有以不确定的可证伪的经济“假设”(如“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和非对称的经济要素(如“商品”)为对象和出发点,以非对称的、把实证性和规范性对立起来的纯客观的“实证原则”为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经济学都不可能是科学的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有真正的“基本原理”。经济学原理是反映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学科学规律,由经济学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组成,包括经济学公理与经济学定理两个层面。对称经济学是以对称方法与“五度空间”方法与模式,以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与基本线索,以人类整体的经济现象、人类整体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经济学。在对称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思辨与实证、科学规律与客观规律是对称的;因此只有在对称经济学范式中,才有真正的、属于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原理”。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对称经济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对称经济学以经济的客观规律为对象,以经济的科学规律为内容。对称经济学之所以是主体的,是因为对称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由经济主体的活动组成的。贯穿对称经济学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的核心,是经济学主体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财富增长和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所谓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为什么,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怎么样,在怎么样的指导下,去进一步认识是什么、解释为什么,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对称经济学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对称经济学是发展尺度与道德尺度的统一。因此对称经济学是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人的幸福的统一。在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的幸福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两个本质不同的范式。幸福经济学是对经济学重新定义与定位,改变政治经济学范式,把主客体关系看成是基本的经济关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具备可操作性。“对称”范畴和“矛盾”范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对称”是具体科学成果的提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因而是实证的;“对称辩证法”和“矛盾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对称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性质与实证性是内在一致的。以对称辩证法为哲学基础、主客体对称的对称经济学把人类经济实践看成整体范畴,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事实标准、价值标准与逻辑标准的统一。对称经济学第一次把“工程”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体系中,作为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认为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工程性活动不断扩大、非工程性活动不断缩小的过程。对称经济学把经济解释与理论建构统一起来;解释是建构的前提,建构是解释的完成。理论建构是现实建构的起点,现实建构是理论建构的归宿。对称经济学是社会认识论与社会控制论的统一,认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是靠“博弈”而是靠社会制度设计。从而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建设与制度设计提供了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对称经济学的操作性与科学性是内在统一的。

  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成为美的经济学。只有对称的才是美的。只有对称的经济学才是美的经济学。真是真理,善是合理,美是崇高: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人类经济活动是真善美的统一;对称经济学是经济的反思、真善美的反思。对称经济学是追求真善美的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对称的主客体关系是对称经济学的核心,也是对称经济学的美学基础。宏观与微观的对称、法制与民主的对称、计划与自由的对称、公平与效率的对称、有序与无序的对称,就是对称经济学中的美学原理。对称经济学,就是使知识功能化、个性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具体地、历史地、微观地统一起来的知识经济学、审美经济学。要素与结构相对称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是经济规律与美的规律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

  对称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科学经济学的开始。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虽然有的政治经济学也标榜自己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范式是前经济学。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也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只有以对称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对称关系为自己的对象、出发点和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的对称关系就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就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对称经济学是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对称经济学第一次真正把经济规律确立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使经济学在对象、结构、功能、性质方面实现了与其他科学的并轨,实现了经济学由学说向科学的转化、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的转化、由阶级的经济学向人类经济学的转化、由特殊的理论经济学向一般的理论经济学的转化,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这是经济学范式的革命。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