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生命成本:关于消费函数理论的一个新假说
成果类型 论文类
出版时间 2005年8月
出版单位 《中国工业经济》
成果内容简介
(一)篇章结构与理论观点(研究内容意义及其前沿性)
传统消费函数理论基于同质收入假说(绝对收入、相对收入、生命周期收入、持久收入、预防性储蓄收入、理性预期收入假说等),忽视了不同消费者为获得同一元收入需要付出不同生命成本这一关键的异质收入事实。而消费的本质意义在于满足消费者生命的需要,生命为消费付出的代价,才是制约消费者消费支出的理性约束尺度。文章由此提出了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构建了一个消费者——生产者相统一的消费者行为解释新框架。文章篇章结构由理论回顾、生命成本消费函数理论假说、假说验证与结论四部分组成。论文主要观点及研究内容的前沿性意义如下:
1.生命成本是消费者为获得一定货币收入而以生产者身份和以时间为维度支出的体力、脑力与心理负荷成本的总和。“消费”与“收入”的真正本质均在于与生命本身付出(作为生产者)与收益(作为消费者)的维系。消费者消费支出的决定性影响因子并不是相互间的收入差异,而是消费者为获得一定收入付出的生命成本(life cost)差异。这一与生命成本支付行为相联系的异质收入假说突破了凯恩斯以来所有消费函数理论均基于同质收入假说的局限,为消费函数理论提供了更加逼近实际的新的假说分析基础。
2.消费者消费倾向差别的根源实际上是发生在作为生产者的生产过程,而非作为消费者的消费过程。这一观点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把生产者、消费者分别研究的局面,构建了一个消费者——生产者相统一的符合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消费者行为新理论。
3.基于生命成本假说的生命补偿原理,文章完全突破了收入决定的消费函数理论,提出了决定消费者消费倾向差异的是消费者各自获得收入的难易程度,而非各人收入高低的新观点。这一异质性收入观点获得了广泛的经验验证支持,显著优于目前国际上基于同质收入假说的其它消费函数理论。
(二)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生命成本假说消费函数理论改进了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成本支出概念,对凯恩斯以来所有基于“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预防性储蓄假说、理性预期收入假说等)是一个实质性的研究突破。
2.对困扰于目前国内外消费者行为现象中的诸多理论谜点(如美国的夸张贴现与中国的超储蓄现象、消费率的代际差异现象等)以及对困扰于消费函数理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消费函数理论的三个经验之谜”(见论文第三部分)以有说服力、突破性的理论解释。
(三)实践价值(社会效益)
1.基于生命成本消费函数理论,文章解释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大偏低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MPC<APC),从而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为实施积极工资政策、提高普通劳工收入的必要性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一研究与我先前发表的另一篇学术论文《要素使用权交易的效率模式与积极工资政策效应分析》构成理论支持,比较充分地解释了我国较长时期内面临的消费、就业、微观组织效率等系统性的国民经济问题。
2.由上一个结论(MPC<APC)并基于我国改革开放创业者生命成本的支付特征,解释了目前我国形成超储蓄现象的必然性,并支持了实施积极外贸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阶段性必要性与必然性的结论。
3.预期了MPC=APC(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的我国未来消费发展阶段与必须(必然)具备的消费者行为条件,为我国的长期消费倾向走势作出了有说服力的预期与说明。
4.基于生命成本消费函数理论的社会政策思考,作者最近提出了关注普通民生收入的生命成本付出与农民消费难问题的一项政策建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购买宅基地负担等政策建议”获温家宝总理批示(2009.3),并由国土资源部领导批示转发落实。
上述研究结论对当前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今后实施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四)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历史文献回顾、构建新的理论假说模型、假说验证与结论演绎方法,进行由理论假说到经验数据验证与结论演绎的系统研究。
成果社会反映
1.该成果的一个基础性研究被翻译成英文,题目:The Paradox Sino-American Consumption :Analysis Based on Life Cost Theory(中美消费现象悖论:基于生命成本理论的分析)。发表在ECONOMIST(《经济学家》英文版),见附件。
2.文章同时被以下刊物全文转载:
①《新华文摘》2005年第24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
③《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5年第12期(见附件)。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1.经检索《中国知网》,该文被引用8次(排除自引):
[1]郑璋鑫.“库兹涅茨悖论”的中国解证——基于中国城镇居民长期消费倾向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9).
[2]张学敏,何酉宁.受教育程度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6(3). 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2006.
[3]陈享光,王志远.2005年我国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6(5).
[4]杨雪锋.幸福经济学研究述评[J].江汉论坛,2008(7).
[5]冯丹.高学历者受教育程度与消费行为的相关性分析[D].西南大学,2008.
[6]吴文恒. 基于消费水平的中国人口对资源环境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8).
[7]何酉宁. 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消费能力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以该论文为核心理论之一的专著《人本经济学原理》被引用166次,论著共被引用613次(排除自引)。
3.基于生命成本消费函数理论提出的关注普通民生收入的生命成本付出与消费启动难问题的一项政策建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购买宅基地负担等政策建议”获温家宝总理批示(2009.3),由国土资源部采纳办理。
成果获奖情况
获得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类)一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