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立军:《市场拓展、报酬递增与区域分工——以“义乌商圈”为例的分析》
2015-09-09
作者:陆立军
来源:sinoss
成果名称 市场拓展、报酬递增与区域分工——以“义乌商圈”为例的分析
成果类型 论文类
出版时间 2007年4月
出版单位 《经济研究》
成果内容简介
1、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篇章结构:本文在“内容提要”和导语中指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持续扩张和繁荣的事实与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专业市场消亡论”之间的矛盾,由此揭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正文共分5个部分:“一、‘专业市场消亡’的逻辑与‘义乌模式’研究”,阐述了“专业市场消亡论”的逻辑与支撑证据,对关于“义乌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二、模型:市场与交易效率”,基于杨小凯的专业化分工模型(1998),分析了以市场为核心的区域分工协作体系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的内在机理;“三、区域经济增长和商圈形成:‘聚爆’与分工协作”,结合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乘数模型,阐释了专业市场促进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形成的机制;“四、‘义乌商圈’:现实与拓展”,将商业经济学的传统“商圈”拓展为体现义乌独特定位与功能、反映跨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大商圈”概念,阐述了“义乌商圈”即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核心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五、结论”,总结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一个大规模专业批发市场之所以能够跨越历史“陷阱”的内在原因,即市场拓展提高了分工后交易的可靠性,构筑起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区域内生报酬递增机制。
基本观点: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传统专业市场作为一种提供价格信息的“公共平台”,在产品空间不断扩大之后最终被企业创牌、自建营销网络等行为所“蚕食”。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之所以能够跨越历史“陷阱”,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原因是在市场拓展(包括参与者数量增加和信息容量的扩大)后,通过三条路径提高了分工后交易的可靠性:(1)增加市场网络参与者的数量,使网络产生投资协同效应;(2)平均发展一个商务关系的费用率降低;(3)现有每次交易的保持费用率降低,从而为最大化决策的微观主体提供了获得专业化(规模)经济的可能。随着市场的扩大与拓展,区域报酬递增并“向外聚爆”,导致诸多区域围绕市场同时投资,在金融外部性(投资协同效应) 的作用下,构筑起一个完整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区域内生报酬递增机制,最终形成了以市场为核心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
2、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主要创新:(1)对杨小凯(1998)的专业化分工模型进行了深化、改进,加入了市场的参与者(N)这一变量,重点分析在N为大数时的情况,改进后的模型更适合分析大规模专业市场的内在运行机制。(2)对Fujita等(1999)的基础—乘数模型进行了规范和拓展,引入市场规模参数S,揭示了市场核心型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形成机理。(3)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模型与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乘数模型相结合,揭示了专业市场规模扩大后所带来的内生报酬递增机制,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投资协同效应与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效应。(4)将理论分析与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相结合。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本文以义乌小商品市场及义乌与国内外其他区域和经济主体的联系为现实考察对象,发放问卷6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80份,在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核心所构建的市场核心型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的形成机理与发展现状。(5)将商业经济学的传统“商圈”概念拓展为体现义乌独特定位与功能、反映跨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大商圈”概念,更多关注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而非空间联系,从而阐释了“义乌商圈”的外延和非“圈层”结构特征。
学术价值:(1)揭示了“专业市场消亡论”在理论逻辑上存在的不足,即侧重于对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审视,而没有看到市场的分工网络效应。(2)构建了一个拓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模型,用于分析大规模专业市场提高分工和交易可靠性的内在机理,揭示了专业市场提高交易效率的途径。(3)揭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跨越“专业市场消亡论”历史陷阱的内在机制,阐释了专业市场规模扩张所产生的内生报酬递增效应。(4)赋予了传统“商圈”概念以新内涵与外延,使其可被用于区域经济学关于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研究,从而为区域经济和商贸流通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和领域。
3、研究方法
(1)长期跟踪研究。本文第一作者自1993年起至今担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义乌市政府顾问、义乌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已连续跟踪研究义乌市场及经济社会发展16年,本文正是长期跟踪研究成果的结晶。(2)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本文综合运用了专业化分工理论、区域经济聚爆理论、报酬递增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有关模型,并加入相关变量改进分析方法,从而首次建立了分析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相互关系的模型。(3)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本文第一作者带领学术团队走访了国内10余个省、市、区的50多个专业市场,并与义乌市的16个镇(街道)、20多个政府职能部门、30多个行业协会及数十家企业进行座谈,从而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4、学术影响
本文发表后,提振了我国学术界、理论界和相关政府部门对专业市场发展前景的信心,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本文的主要观点被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以及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市长吴蔚荣等所采纳,成为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义乌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设厅编制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纲要》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纲要》等重要文件中均引用了“义乌商圈”概念,并作为规划的重要依据。《经济学动态》、《中华读书报》、《浙江日报》、《人物》、《每日商报》等报刊均发表相关评介和文章,本文的许多观点还被数十篇学术论文、硕博论文引用。
本文及其他相关研究还引起了国内重要媒体的高度关注,《光明日报》于2008年11月14日在头版头条发表《陆立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探索者》,配发评论员文章《一位当代知识分子的崇高追求》;并于15、16、17、21日连续发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学者的读后感。在上述报导中均重点介绍了本文提出的“义乌商圈”这一体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精神的原创性观点。
2007年,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合作,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标“改革三十年研究”项目系列重大课题,专业市场是其中之一。鉴于本文表明作者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经由吴敬琏、林毅夫、樊纲、张维迎、史晋川、周振华、陈平、周其仁、易纲、胡汝银、史清华等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而中标“市场经济中的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体系的演进”这一研究项目。2008年12月,陆立军、王祖强合著的学术专著《专业市场——地方型市场的演进》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作为“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之一联合出版;本书的英文版将于2009年上半年由美国圣智学习出版集团(Cengage Learning,原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Thomson Learning),出版并向全球发行。
成果社会反映
“义乌商圈”系作者16年扎根义乌开展跟踪研究的标志性、原创性成果,受到国内重要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华读书报》、《统计研究》、《人物》、《学习时报》等报刊均发表相关评介和文章;《光明日报》于2008年11月14日在头版头条发表《陆立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探索者》,配发评论员文章《一位当代知识分子的崇高追求》;并于15、16、17、21日连续发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学者的读后感。 在上述论文、报导中,均重点介绍了“义乌商圈”这一体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精神的原创性观点。
申请人应邀到多所高校做学术报告并与师生座谈。广东、江苏、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有关高校的多名领导和教师曾专程到浙江与申请人就如何联系实际开展调研进行讨论。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1、本文第一作者在本成果公开发表之前撰写的内部研究报告《“义乌商圈”:形成机理、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受到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于2006年2月作出重要批示:“陆立军教授对义乌经验进行了长期研究,所提建议很有参考价值”,并批转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参阅,对同年5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浙委[2006]34号《关于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和同年11月决定在义乌开展扩权改革试点(浙委办[2006]114号《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直接产生了推动作用。
2、本文的主要观点被中共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市长吴蔚荣等领导所采纳,被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写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报告和文件。
3、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建设厅编制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纲要》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义乌市建设局编制的《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纲要》等重要文件中均引用了“义乌商圈”概念,并作为规划的重要依据。
4、义乌小商品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和摩根斯坦利评价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品批发市场,其带动义乌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实践证明了本成果的应用价值。2008年,义乌市场总成交额达到492.3亿元,连续18年蝉联全国日用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首位;市场经营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商品已出口到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有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外商常住义乌;境外公司企业代表处2500多家,约占浙江全省的二分之一;全球海运集团20强已有16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联合国难民署、我国外交部等都在义乌市场设立了采购信息中心,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隆、欧尚、乐购等20多家跨国零售集团常年在义乌采购商品;目前全国有北京、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万农村妇女在为义乌市场开展来料加工,每年从义乌市场领走的加工费达30多亿元。
5、本文所提出的核心概念和观点已被相关学术论文、硕博论文等引用达30余次。
成果获奖情况
1、以本文的主要观点为核心由申请人和义乌市委书记楼国华合写的内部研究报告《“义乌商圈”:形成机理、发展趋势及政策选择》,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省政系统2005年度优秀调研成果奖”一等奖。
2、申请者所主持的学术团队以本文为核心观点撰写的学术专著《义乌商圈》(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获“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申请者所主持的学术团队以本文为核心观点撰写的学术专著《义乌商圈》,获中国生产力学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