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
成果类型 论文类
出版时间 2006年第7期
出版单位 《经济研究》
成果内容简介
一、论文结构和基本观点
1.论文结构
(1)引言
(2)制度变迁与其他影响农业增长因素的关系
(3)1978—2004年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一,1978—2004年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第二,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影响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4)结论及建议
2.基本观点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的不同土地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激励、而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价格、财税制度变革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间影响从事生产和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进一步的农村经济制度创新。
二、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主要创新观点
(1)中国农业增长自1979年以来的增长受经济制度变迁的影响明显。当农村经济制度能够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农业增长就加快,而当农村经济制度不能实现创新,或者说,不能通过创新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增长就显得乏力。
(2)农村经济制度影响农业增长不仅在于其激发农民的生产主动性,而且在于对其提供的利益空间的大小。并且只有这两个方面的作用相互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农业增长的动力。其中,受土地制度影响最大的是农民的生产主动性,而价格制度和财税体制的变化决定了给农民创造的利益空间的大小。
(3)在影响农业增长的诸因素中,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属于基本因素,而制度是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具体说来,影响农业增长的诸基本要素发挥作用的程度取决于农村经济制度能否适应农业生产的变化而创新。
2.学术价值
本论文对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所做的研究,是关于农村经济制度与农业增长关系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在已有的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也有的学者研究了建国至1978年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本研究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接续了前面的研究,使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关系的研究向后推进了一个时期;另一方面扩大了农村经济制度变迁,论述了除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之外的其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产生的影响。基于这两个方面的拓展,本论文发展了农村经济制度与农业增长这一关系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计量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对农业增长影响的程度。具体采用格利克斯在1963年提出的生产函数构建方法建立了农业生产函数。我们以农业增长为被解释变量,把解释变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土地、劳动力、化肥和机械的投入量;第二部分是制度变量,以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占全国总生产对的比重、农业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的比例关系、农业税与农业产出的比例关系以及财政涉农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表示制度变量的变化;第三部分表示一种固定效应和作为技术进步的索罗余值;第四部分是地区虚拟变量、时间趋势;剩下的是随机扰动项。
变量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以及一些相关论文的数据。
建立在这些数据上,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相关的参数并进行了模型检验。根据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我们掌握了影响农业增长的各个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制度变迁的作用。
四、学术影响和社会效应
1.学术影响
本文自2006年7月发表以来,在研究农村经济制度与农业增长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从已经检索的资料来看,本文被引的频次达到25次,被CSSCI索引的篇数也达14篇。
2.社会效应
本文在对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关系加以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几点政策性建议,这可以为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依据。具体建议是,要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主要的突破口,或者说要以实现农村经济制度创新来为农业增长寻找持续的动力。如土地制度可以是否为实现规模化经营进行新的设计;土地承包是否可以为实现农民对土地产权的信任提供更可靠的形式;财税体制是否能实现不仅减轻农民的负担而且增长农民收入的目标。
成果社会反映
1.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文章被引频次达25次,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1.刘玉铭:《土地制度、科技进步与农业增长》,《经济科学》2007年第2期。
2.曾先峰:《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率与收敛:1980—2005》,《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3.张文礼:《建立财政政策支持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
4.袁开智:《验证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农业危机中的博弈论假说》,《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
5.丁毓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因素与产业模式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
6.李谷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经济评论》2009年第1期。
7.冀县卿:《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与中国农业阶段性增长》,《江海学刊》2009年第1期。
成果获奖情况
1.2008年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2008年获黑龙江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