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城镇化对耕地影响的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类
出版时间 2007年2月
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成果内容简介
[篇章结构]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城镇化对耕地影响研究的意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为数据说明,介绍了耕地、城镇化、及其他各种自然与社会经济等变量的数据来源及相关信息;第三部分为农村建设、城镇化和耕地变化的关系研究,包括根据遥感观测数据对1996年以来的耕地变化情况的分析、对农村建设与城镇用地变化的分析、对城乡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差异的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重点研究了耕地变化的计量模型的构建;第五部分是对估计结果的分析,包括对城镇化模式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耕地模型的估计结果的分析以及耕地变化的分解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论,介绍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政策建议。
[基本观点]
1、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至少在1996年到2000年,政策因素及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三产业)与人口总量增长对城镇化发展及不同城镇化模式变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自然因素变量也是解释区域间耕地差异的重要因素。
3、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变化有显著影响。农业的发展对耕地有显著的正影响,系数统计检验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业GDP每增长1%,耕地面积将会增加0.021%。与我们预期相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耕地有显著的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工业GDP或服务业GDP每增长10%,耕地面积将会分别减少约0.09%和0.25%左右。人口对耕地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
4、耕地变化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不管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何,总体经济增长因素在决定耕地变化幅度方面起着最重要的决定作用。
5、本文最重要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结果是:在其它所有影响因素一样的情况下,相对于农村地区的建设而言,城镇化比“农村化”更节省耕地,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当我们比较农村地区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增加对耕地的影响时,估计的小城镇模式和城市模式比例的影响系数为正,分别为0.117和0.036,而且统计检验显著,表明相对于农村建设用地而言,城镇化发展用地更节约,将分别会少占耕地11.7%和3.6%。城镇化对耕地减少还起到一些缓解的作用,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
6、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得出以下政策含义:第一、城镇化进程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意味着国家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宏观调控城镇化进程。第二、通过控制城镇化发展进程来保护耕地可能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结论表明,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相对于农村建设用地而言,城镇化是节约用地的。同时,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等方面会起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目前通过严格限制城镇扩张和控制建设用地的政策应进一步研究。第三,在强调耕地保护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农村居民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当前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在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应注意可能带来的大量占用耕地的现象。
[主要创新]
对比已有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思路上,将经济学与地理学研究方法有机结合,特别是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与遥感(RS)技术用于对核心数据——建设用地和耕地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与分析,从而保证基础数据真实可靠;
2、研究方法上,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而不是传统的计量地理模型来研究城镇化的决定因素和耕地变化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城镇化进程较快的东部14省市进行了实证分析;
3、研究内容上,为避免不同地区政策、不同城镇化模式定义和统计口径等各方面的影响,采用不同面积规模图斑连片计算的统一标准来衡量城镇化模式,从而使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也能很好地考察不同城镇化模式对耕地的影响;
4、研究结论上,本文认为中国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不同城镇化模式对耕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相对于农村建设用地来讲,城镇化对耕地减少还起到一些缓解的作用。
[学术价值]
本研究结论为预测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和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合理的依据,也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本项研究所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人们特别是对于政府决策部门在综合考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化因素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和认识目前的耕地保护政策与城镇化政策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
[研究方法]
采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处理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来实证研究城镇化对耕地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城镇化模式的测定上,尝试着用不同面积规模的图斑连片计算的统一标准来衡量城镇化模式,使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具有可比性,也能很好地考察不同城镇化模式对耕地的影响。
[学术影响]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和创新,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在一些著名网站上被全文转载,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同时也被北京大学等著名机构中的知名专家在较高级别刊物的文章中引用9次。截止2009年3月底,本文的下载频次达1527次,浏览频次达1361次,远远高于同类文章的下载和浏览频次。
本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势群体项目(7002100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和中欧合作项目(INCO-DEVICA-2000-20039)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成果,在2007年美国“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建模”、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上等重大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成果社会反映
一、论文转载情况
本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见第36-43页。
二、论文在匿名评审中得到了专家较高评价
作为《经济研究》杂志推荐的优秀作者,作者被邀请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经济论坛”(即将于2009年6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2006年10月20日由《经济研究》编辑部通过邮件发来的该论文的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如下:
这是一篇好文章。
首先,在目前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发表这篇文章对于澄清某些政府部门在认识城镇化与耕地关系问题上的一些凭空的缺乏科学分析的想法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有助于人们从科学分析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这一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城镇化都会带来耕地面积的减少;
其次,这篇文章所采用的数据比较好,运用我国权威自然科学部门已经取得的科学数据来做分析,比较有可信性,而且数据的采集同时考虑到了时间和空间变化对所分析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不仅只考察时间一个维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再次,数量分析所采用的模型简单明了,但又比较清楚地说明了文章所要表达的基本观点;
最后,本项研究所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既自然,又有现实意义,对于人们特别是对于政府决策部门在综合考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化因素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和认识目前的耕地保护政策与房地产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一、成果被引用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本成果2007年2月在《经济研究》发表以来在两年时间内,被他人引用达到9次,引用学者多为国内经济学界知名专家教授,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的知名学者。引用本成果的文献如下:
[1] 王艳玲.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变革[J]. 北方经济, 2008,(04)
[2] 张良悦,师博,刘东. 城市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政府驱动——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2008,(03)
[3] 刘玉,冯健. 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态势及战略选择[J]. 地理研究, 2008,(01)
[4] 王家庭,张换兆. 工业化、城市化条件下我国城市土地供求均衡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2008,(09)
[5] 胡伟艳,张安录. 人口城镇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因果关系——以湖北省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6)
[6] 刘顺飞. 中国水稻布局变化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7] 张鹏,彭开丽,张安录.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宅基地区位决策问题探讨——基于湖南省洪江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微观分析[A]. 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
[8]刘卫东,梁红梅. 近十年我国耕地变化的区域效应及其合理性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
[9]吴正红, 燕新程.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6期
二、重要官方和学术网站收录情况
成果发表以来被国内多家网站全文转载,主要官方和学术网站如下: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专家内部论坛
http://www.cser.org.cn/index.php?option=com_joomlaboard&Itemid=43&func=view&view=threaded&id=464
(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网站(已经有275位读者读过此文)
http://rdi.cass.cn/show_News.asp?id=18886
(3)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主办)
http://web.cenet.org.cn/upfile/107343.pdf
(4)中国三农研究中心(安徽大学主办)
http://www.snzg.com.cn/ReadNews.asp?NewsID=2189(已经有1217位读者读过此文)
(5)广西信息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http://www.gx-info.gov.cn/zt/viewwenzhai.asp?id=1172
(6)支农网-农民问题研究网站(天益网主办)
http://www.zhinong.cn/data/detail.php?id=6313
三、下载与浏览情况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权威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9年3月底,本文的下载频次达1527次,浏览频次达1361次,远远高于同类文章的下载和浏览频次。
成果获奖情况
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重庆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重庆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渝府发[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