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语言学研究对很多人来说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教授徐海却从中找到了乐趣。他从干一行、爱一行的热忱开始,潜心研究,成长为最早在国际权威期刊《国际词典学学刊》上发表论文的华人学者之一。
语言学研究对很多人来说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教授徐海却从中找到了乐趣。他从干一行、爱一行的热忱开始,潜心研究,成长为最早在国际权威期刊《国际词典学学刊》上发表论文的华人学者之一。
现在,这位“70后”的年轻学者,已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并积极投身“文化走出去”。
多视角潜心研究词典学
词典学是徐海的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语言文学领域开设词典学研究方向的学校很少,不过这都没有影响徐海对词典学的强烈兴趣。他在厦门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时就将词典学作为自己的主要学术领域,并在那时就萌生了编著一本加拿大英语词典的愿望。2010年,徐海编著的《加拿大英语词典(英汉双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词典专收加拿大英语特有的词汇与用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出版的英语词典仅注重收录英式和美式英语词汇的缺陷。
徐海特别关注学习型词典的研究和编纂,主张在词典学、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从外语学习者的词典需求以及词典文本的特征等多视角开展研究。 他建议年轻学者要多读经典及最新文献,多向周围有成就的学者请教,多带着问题思考和开展研究,就会逐渐找到研究的乐趣。
在潜心钻研本专业研究领域之余,徐海还积极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2013年,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引介,他与兰卡斯特大学博士肖振彬共同主持英国科学院2013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该项目旨在通过语料库的方法研究国外学生怎么学习汉语,然后建成平衡的汉语学习语料库,面向全球开放。
在参与多个项目后, 徐海总结道,从事词典学研究国际视野非常重要。他一直坚持浏览阅读每期关于词典学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即便有时只是阅读论文摘要,这对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信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大有裨益。
为学当有高目标
做学术研究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时刻,如何攻克这些难关,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办法。徐海在这方面有很深的的体会,他特别提到年轻学者应树立较高的学术目标。他认为学者应杜绝平庸,多出精品;为实现既定的学术目标,平时应注重学术训练,尊重学术规范,脚踏实地从事研究。
遇到“挣扎徘徊,无法前进的时候”,徐海的另外一个心得就是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前辈学人多交流沟通。“他们治学经验丰富,与他们多交流总会有很多收获”,他表示,即便有些问题这些学者并无关注和研究,但他们开阔的治学视野总能提供新想法和新思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聚集了一大批优秀学者,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徐海这样的年轻学者受益匪浅。
徐海年纪轻轻就取得可观的学术成就,学界也有担忧声音:“做学问年轻的时候喷薄太多,容易后继乏力,后劲不足”。对此,徐海用学者学术生涯的U型线理论作出解释。这一理论认为:40岁左右的学者因“面临自我身份认定的心理压力、工作的堆积、家庭的责任等”,幸福指数达到最低,而到了50岁时,“工作得到了回顾或是喘息,能够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待问题”,则有可能形成事业的新高峰。
“一方面,我这个年龄阶段的学者在学术成果上有可能出现波动,但另一方面,应当为下一个学术高峰储蓄新的能量,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徐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