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2013年我国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来说开局平稳、稳中有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427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56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9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
从增长来说,一季度GDP增长7.7%,这个速度比去年二季度7.6%、三季度7.4%都要高,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出现回落的态势,略低于预期。“总体上来看,运行在7.4%—7.9%的区间内,属于平稳增长。”盛来运说。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先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今后的10年将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对于一季度回落的原因,黄先海认为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有关。他说,一季度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复苏比较缓慢,大多数国家一季度增长情况都低于预期。
一直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保守态度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告诉记者,事实上,7.7%的增速还是相对较高,当前我们应认识到工业化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把目标定得低一些,理性认识中国的经济现象,更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国经济也更容易实现“软着陆”。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关键阶段,如何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总体来讲,未来还是要着眼中长期发展,最主要的仍是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黄先海说,另外,在老的经济增长点衰竭之后,未来还是要着重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太明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则认为,从国内的改革来看,首先,尽快普及全民意义上的医保和社保具有特殊意义。如果医保和社保普及,人民对于未来生命周期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储蓄倾向就会降低,消费倾向就会增长,社会商品零售增加,市场购销两旺,内需就会增加。其次,政府资源、货币资源、资金资源以及基础建设资源等都在向产业园区倾斜,集中解决产业园区的任务应与城镇化结合起来。
在谈到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走势时,盛来运表示,中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中国仍然有条件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后期走势充满信心。当然,对全年完成GDP7.5%的增长目标也有比较乐观的预期。
学者普遍表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跟政府决策和改革密切相关。黄先海认为,未来的经济增长还是会略好于一季度。整个年度达到8%应该还是有可能的。曹和平则强调,增长率达到8%的希望建立在政府政策果断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