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佟家栋:金融危机引发“新国际经济保护主义”
2012-12-24 作者:张剑 金发 来源:南开新闻网

  在日前由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主办、《经济研究》杂志社参办、上海国和现代服务产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企业效率、市场环境和中国崛起”南开论坛上,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发表了题为“国际经济保护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调整期”的演讲,阐述了当前国际经济保护主义的涵义、现象、产生动因以及中国的对策。

  佟家栋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保护主义的发展不仅远远超越了经济复苏的速度,而且超越了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范畴,呈现出了诸多新特征。他将本次金融危机表现出的保护措施与政策的总和称为“新国际经济保护主义”。

  佟家栋指出,在危机和衰退期,全球贸易的收缩大部分由发达国家导致,而在经济复苏阶段,全球贸易的活跃度大部分由发展中国家贡献。他认为,全球贸易保护问题在经济复苏的脆弱期明显恶化。各种新型保护手段已经占据主流,特别是贸易救济和政府救助措施这两种以公平贸易为掩护、同时兼具隐蔽性和精准杀伤性的新兴措施最为各国所偏爱,占到保护措施总和的一半以上,而真正的边境措施的占比则在迅速减少。在危机的爆发期,保护主义通常不会剧烈反弹,甚至还会有所缓和,而在经济进入复苏但尚且较为脆弱的时期,保护主义才开始真正步入高潮。

  当前保护主义浪潮泛滥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除贸易保护以外的其他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措施开始集中涌现,特别是政府救济措施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投资限制措施激增。不仅如此,部分发达经济体在服务贸易、新技术开发、劳动力流动等领域也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组合型保护手段,使得新国际经济保护主义的框架日趋广泛与完善。

  佟家栋指出,过去二十年是国际经济通过跨国贸易、投资、金融、劳动力流动和技术转移等渠道不断实现和加深全球化的时期。但是全球新型国际分工的形成和新型的利益分配格局与各国自身的经济利益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暴露,表现出多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是追求高效率生产和分工利益的顺应全球化趋势、与各国传统意义下的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这些矛盾始终存在,但在繁荣周期因得到更多利益再分配的补偿而隐性化,直到危机和复苏乏力使这种矛盾全面暴露,并最终驱动了国际保护主义思潮的滋生与强化。

  讲座最后,佟家栋教授为当前的国际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开出药方。他说,面对经济全球化调整期所出现的国际经济保护主义,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客观审视正在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在兼顾短期应对措施的同时逐步构造长期战略。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个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

友情链接